每年春拍和秋拍最热火朝天的时刻,“假货”也是业内人士谈论最多的话题。当前国内书画市场上的赝品,可以用“无孔不入”四字来形容,不仅古代字画有人造假,当代画作亦有人造假。前不久,画家陈永锵公开就广西某拍卖行上拍的几幅假画发表网络声明,实际不过是艺术名家深受其害的一个缩影。
在很多人看来,假画市场的崛起,是因为这个行业有暴利,为了牟取暴利,才会有那么多人铤而走险。譬如,前几年某拍卖行成交的一幅张大千的假画,成交合同标的高达数千万元。如果买家自始至终未发现其中的蛛丝马迹,那么,这天文数字的商业利润铁定是被利益集团落袋为安了。只可惜这宗造假卖假的闹剧由于种种原因东窗事发,在监管部门的重拳打击下,相关责任人最后落得个身陷囹圄,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从这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出,造假在一边获得高利润的同时,另一边也承担着非常高的风险。对于目前还身在这条黑色产业链里边大发横财的人,不可能不知道这个规律。很多有经济头脑的人,虽然也眼馋造假能够获得意外不到的暴利,然而,真正让他们长年累月承受这么高的风险,也还是很累人的事情。因此,认真来想,造假能够成为一个如此庞大的产业,并不是仅仅依靠一部分人的头脑冲动就可以形成的。
艺术家刘书民与笔者聊天时就提到过,当前书画市场“知假买假”的现象日益严重。其实,从饭店老板挂王雪涛老先生“名作”的事件背后,折射出这个产业的背后实际连结着一个巨大的需求。就好像城中村里边成行成市的假服装、假电器一样,这些假货流通在市场,并不会有意隐去其赝品的身份,而是会明明白白地告诉消费者,我就是假货,优势就是比真品卖得便宜。
可见,假货泛滥,实际上是多层次的市场需求造成的。对于那些没有能力或者不愿意花大钱去买名家真品的人来说,假货自然是他们最青睐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