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和景山的西北侧为北海,中有琼华岛,又名白塔山,今属北海公园自1741年起,乾隆皇帝对北海开始了长达30年的扩建,到了1773年,修建基本完成,乾隆作《白塔山总记》及《塔山四面记》。第二年,这五篇美文以楷书竖排形式分别刻在两块碑上,每块碑都刻四面,一碑四面分别以汉、满、蒙、藏四种文字刻《白塔山总记》,此碑现立于“引胜亭”中;一碑四面分刻《塔山东面记》、《塔山西面记》、《塔山南面记》、《塔山北面记》,此碑现立于“涤霭亭”中。此二亭在永安寺之正觉殿前,东为“引胜”,西为“涤霭”。二碑历二百余年仍矗立如昨,静穆庄严,供后人瞻仰,以示永保。
在《白塔山总记》中,开篇即交代了北京名称的历史沿袭:“京都于唐为范阳,于北宋为燕山,辽始称京,金元明因之。”后面又考证了白塔山之名的由来:《北平图经》载:辽时名曰“瑶屿”,或即其地。元代至元时,改为万岁山,或曰万寿山。至明时,则互称之,或又谓之大山子。本朝曰白塔山者,以顺治年间建白塔于山顶。
《塔山四面记》则详尽列述白塔山四面之亭台楼榭,今经实地考察,一些建筑已湮灭不存,如永安寺东墙之“振芳亭”;一些著名亭子的牌匾已失,如永安寺西墙之亭额“蓬壶挹胜”今已不复,“漪澜堂”之东“莲花室”已由溥杰先生所书“晴栏花韵”所替代,还有如“得性楼、延德精舍、抱冲室、邻山书屋”等因簇居为一整体,因匾额不存,已无法确定孰是孰非了,而《四面记》中未提及的如“烟云尽态亭”为乾隆十八年所建,虽然不载于简牍,实为行文之率性流畅所为也,此为增补今日史料之缺憾,价值之高,善莫大焉。何况今日游园之人鼎盛,园林管理机构不得不从保护文物和顾及人身安全出发,关闭一些景点,如不对外开放,读此四卷,如以圣上为导游,步步为营,成竹在胸。
《白塔山记》5卷原赐藏于白塔山永安寺,后有专家推断由于八国联军劫掠使得5卷散落于民间。2001年,有藏家在中国嘉德的春季拍卖会上购藏《塔山西面记》,然后又于2004年在香港苏富比[微博]春拍中购得《白塔山总记》,此后辗转于国外觅得《塔山南面记》及《塔山北面记》。
现在,5卷《白塔山记》已经找到了4卷,希望《塔山东面记》在不久的将来也会重现人间,回归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