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周末:时间上的“当代”艺术,究竟该如何成为文化属性上的“当代”艺术?
许江:何为当代?不是在当代创作的就是当代艺术。今天,“当代”正在取代“现代”来描述艺术,这里面蕴含着一种当下默许的软共识。这种共识正在聚集,表现出跨界延伸和非正式、边缘化的特征。在这种指向中,很多年轻人重新向草根呼唤沃土,他们不断冲击边缘,不断催生新的东西。这是当代艺术创作中的正面能量。但在这样的过程中,文化真正核心的东西,还要不要?我们真正赋予艺术的那种敬意与喜爱,还要不要?这是我们始终要追问的。
在全球化境域下,我们必须明确,如何才能有当代中国的艺术创造?我们艺术创造的资源何在?创造力何在?可能,当下我们对文化主体的认识还存在误区,要么跟着西方跑;要么说这是国粹,太好了,就一成不变地拿出来。这都不对。中国当代文化要生根在今天的社会,要进行创造性的洗礼和转换,要把中国本土深处滋生出来的东西牢牢把握住,探求自我表述和自主创造的机制。
解放周末:从您对历届上海国际双年展的策划与艺术主张中,人们可以感受到这种自我表述与自主创造的探索。
许江:在今天全球化的环境下,中国的当代艺术仍然应该保有一种自我振兴的使命感,仍然应该怀有一种中国主体的责任精神。这是我历来所持的观点。参与上海国际双年展工作那么多年来,一些基本的策划,我也都是抓住这一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