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让吴氏后人们耿耿于怀的是现如今吴仕楠木厅失去了其作为历史文物本该有的光泽,“走进今日的楠木厅,院子内、大厅内,地面、梁柱、墙壁等一片败落的景象。”吴氏后人吴岳崇说。
文管部门相关人士说,由于原使用者在进驻时对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装修,在撤出时其提出要将其产权所有的构件物品进行拆除,否则要政府给予较大数额的补偿。为此,文广新局考虑到该建筑本身已年久失修,加之其装修也不适合今后的使用,故未采取补偿的办法。日前记者在吴仕楠木厅门前看到,该建筑门上挂着“内部维修暂停使用”的牌子。
民间开发得慎重
“吸收民间力量保护利用后期的长效管理是一个难题。”宜兴市文广新局相关人士说,作为文物保护单位在引进民间资本进行利用时,明确不能改变原貌,对外免费向公众开放,禁止成为私人会所。此前探索利用时,使用者曾承诺会遵守各种协议,但事实上吴仕楠木厅在民间人士手里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本应对外开放的时间,很多市民无法入内参观,作为明清家具陈列馆的利用探索不得不停止。
“我们作为吴仕的后人,怎么能看到祖先的遗产败落而坐视不管呢?”日前,在吴氏后人的聚会上,不少人建言献策。作为家族的一员,紫砂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吴培林说,最好由吴氏后人来开发利用吴仕楠木厅,其他外人不可能有后人尽心尽力。吴培林和家族其他成员提出了许多保护利用的方案,总体上大家的共识是将建筑作为吴氏历代名人的展示场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