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投讲究方法
据笔者观察,买家的竞叫方法大有讲究,一般有渐进法、跳跃法、混合法3种。渐进法是指拍卖行规定一口竞叫的阶梯价。买家采用渐进法可以步步为营,风险相对比较小。如2001年上海敬华拍卖会上,陶冷月的《富贵群芳》估价1.8—2万元,从1.4万元起拍,结果各路买家你争我夺,互不相让,最后在7.5万元的价位上一槌定音,若是加上佣金合计8.25万元。尽管成交价远远高于估价,但还是物有所值。毕竟拍场上竞叫的买家较多,多数买家竞价时不超过合理价决不放弃。需要指出的是:拍卖场上经常会出现一口叫至起拍价就一槌定音的现象,成交价一般会低于估价,这对买家来说,采用渐进叫法最为合算,可以节省购买的费用。如多年前某拍卖会上,一件张大千的《行书七言对联》估价2—2.5万元,起拍价为1.8万元,有一买家叫至1.8万元后就没有人应叫。显然成交价要低于估价。不过,渐进法也有不足的地方,尤其是场面上只有2人互相较劲争夺时,买家很容易被这种特殊的气氛所感染,同时也激起了对手的竞争欲望。有的买家为了自己的面子,不惜以重金压倒对方,从而加剧了市场风险。
跳跃法是买家一口竞叫,便高于拍卖行约定的一口竞价阶梯。比如北京翰海规定陆俨少的《杜甫诗意百开册》从1600万元起拍价至2500万元之间,竞叫的阶梯为50万元。也就是说,若买家采用跳跃方式,必须高于50万元。记得在2001年上海敬华拍卖会上,有一件陈佩秋的《翠峰古寺》(70×65cm),从6万元起拍,加价幅度2000元,拍卖师话音刚落,海外一买家一口叫至10万元,在场的人皆被这“突如其来”的出价给震住了,作品最后被该海外买家以10万元买走。这种叫法可以显示买家财大气粗和志在必得的魄力,同时可以封杀诸多买家的竞争,从而干净利落地竞得自己喜爱的拍品。跳跃法的不足是:买家若把握不当,会有较大的风险,如一件拍品起拍价为1万元,实际市场价为1.5万元,如果你跳至1.5万元以上竞叫,显然就会加剧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