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记者在郑州市向阳街一旅馆见到李友芳时,两鬓斑白的她正伏在桌子上作画。10平米的出租屋里,摆满了她创作的字画:山水、花鸟、楷书、隶书、狂草等等。如果不是事先了解,很难看出这位貌似古稀老人的她才只有50岁。见到记者,李友芳热情地展示自己随身携带的资料图片,感叹基层民间技艺传承的困难。
“老一辈去世了,现在这一辈人对这懂得太少。这手艺从我曾祖母传给我奶奶,我奶奶传给我妈,我妈这辈又传承给我,它都要代代传下去,不能失传。”李友芳说,虽然自己是正式教师,从教20载,但作为乡村教师,微薄的收入几乎全部倾注到了创作上,培养后人的想法缺乏资金支持。
于是,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便成了李友芳的希望,在她看来,申报成功,国家就会拨专项资金,他就可以办学培养人。在当地申报6年无果后,1个月前只身来到郑州。出门背一条编织袋,一身旧衣服,住在简陋旅馆,每天30元的房费已交不起。虽然落魄不堪,但她申报非遗的初衷并未改变。
李友芳五次三番地说:“我最希望,我把这个盖过公章的资料呀,包括这些取得成绩的图片,能见到有关的领导才好,希望能给我一个答复。”
对此,固始县相关部门负责称,申报非遗传承人程序十分复杂,并非有意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