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下五彩工艺
醴陵釉下五彩瓷通常采用“三烧制”,即先以 800℃低温烧成素胎,然后进行彩绘,为使画面上的墨线及色料中的有机物和杂质等挥发,再以同样煅烧一次,最后罩透明釉经高温烧成。其烧制方法简便,还可提高生产率,是近代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新成就。
醴陵釉下五彩的特点是:瓷器的胎体较轻,釉面滑润,玻璃化程度强,色彩清新,瓷画面富有日本艺术品风格。釉下五彩首先保护了纹饰不受外界的磨损,日用品在使用时还减少了彩料中铅的毒害,因此釉下五彩的问世,受到国内外的欢迎。这种新式彩瓷在 1907-1912 年间,曾参加过国内南洋劝业会和国外巴拿马、意大利世界博览会,均获得一等金牌荣誉奖章。据 1911 年4 月6日的《时报》报道,醴陵窑产品“极精良”,“形式花样无一不玲珑轻巧”,“名声日隆”,“销额骤增至数十倍”。
釉下五彩瓷的生产于民国十九年被中断。1954年,原湖南瓷业学堂图画速成毕业生、釉下五彩瓷老艺人吴寿祺,带领画工唐汉初、林家湖、邓文科等,挖掘、继承其技法,组织釉下彩的研制,取得了成功,并将原“三烧制”工艺简化为“二烧制”。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又研制出90、97、98号长石釉、釉下彩绘透明釉、釉下彩薄胎瓷,醴陵瓷获“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謦”之美誉,推出一批瓷器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