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美术馆不仅仅是气派的建筑

美术馆不仅仅是气派的建筑

2015-01-12 15:23 文章来源:江南时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范美俊

  每到一个城市,我习惯先去博物馆、美术馆。显然,不少城市的美术馆不止一个,但“可看展览”或“展览可看”的美术馆,可遇而不可求。

  现在的展览,就我的感觉除了张大千、毕加索等著名得无法再著名的艺术家还有些普通观众,大部分是友朋、同行间的捧场与观摩。一方面,现在的文化娱乐方式相当多样,全国人民都看几个“样板戏”或是几张“样板画”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一方面,美术馆自身资源利用得不够好,也是事实。

  对画史稍微熟悉的人,对一些重要的作品及美展并不陌生。但是,展览的物理承载物—场馆,却是近现代美术史上的一块短板,甚至是一块心病。为何?1936年之前,中国尚无一座国家级的公共美术馆,而当下城市的展场可谓星罗棋布,除专业美术馆外,还有画院、画廊、院校甚至是企业的展厅,不少场馆的硬件堪称高端、大气、上档次。古代传统的美术作品展示,并没有形成今之公共体制,不少书画交流多是私密性的文人雅集,非今之意义上向不特定人群的传播。清季学堂的图画手工等教学成果展示、书画家社团的个展联展,具有近代意义,而以国家名义举办美展则具有现代意义,体现的是对公民义不容辞的文化建设与服务责任。近代的文化精英在“公民”、“启蒙”、“美育”等概念下,倡议设立美术馆、博物院、音乐会、剧院等。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时设立社会教育司,聘鲁迅担任第一科科长,主管博物馆、美术馆等事宜。1929年4月10日,国民政府教育部在上海举办了盛况空前的“第一次全国美展”。遗憾的是,偌大一个上海居然没有一座美术馆,还得借用先期作为国货展览会场的新普育堂。因此,专业美术馆的建设势在必行,这也是在西洋见过世面的薛福成、蔡元培、徐志摩等人的共识。由于种种原因,众望所归的“国立美术馆”,即今之江苏省美术馆旧馆,直到1936年才在南京建成并于次年举行“第二次全国美展”。抗战爆发后救亡压倒启蒙,美术馆事业遭到重创。新中国建立以后,1958年开工的占地3万余平方米的中国美术馆,曾是建国十周年北京十大建筑之一。与不少先进的场馆相比,其硬件现已稍显落伍,一些大型展览的开幕式都挤在底楼那个并不宽敞的门厅里。

责任编辑:李亮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