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地区有悠久的历史,早在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即在这里设置郡县。其境内民族众多,世居民族有十多个,尤以彝族人口居多。彝族自称“诺苏”,是我国西南地区历史最悠久、拥有独特文化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彝族人民不断发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彝族文化,这些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中漆器和银器最具有代表性。
彝族先民曾经历了漫长的游牧生活,凡属易碎、不宜搬迁、携带不便的陶器之类器皿都不适用于他们,因此,漆器在彝族先民的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彝族民间歌谣《万事万物的开端》中相传彝族髹漆技术是由狄一伙甫创造的,距今五十七代左右,约有一千六百年的历史。但彝族漆器具体始于什么年代,今人已无法得知。彝族漆器的材质主要有木、竹、皮、角等,以木质、皮质居多。胎骨为就地取材,辽阔的森林是木胎、竹胎的来源,猎获的动物皮角是皮胎、角胎的来源。传统的彝族漆器制作包括四十多道工艺流程,木质漆器的原胚要先埋在土里至少100天“去性”,这样才不易变形。髹漆时使用的是用棕叶滤过的生漆,生漆分别加入朱砂、石黄、锅烟调成红、黄、黑三色,一般黑漆为底色,加绘红色和黄色的花纹图案,形成具有彝族特色的“红、黄、黑”三色文化。任何艺术都源自于生活,彝族漆器亦是如此,其纹饰即是自然生活的写实,通过艺术加工在漆器上的再现,以动物纹样居多,植物纹样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