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新建博物馆的热情持续高涨。一些地方纷纷雄心勃勃地提出新建博物馆的构想,希望能通过这一举动,打造当地文化品牌、提升地方文化品位。应该说,在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在公共文化领域加大投入,完善博物馆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的举措,就其出发点而言,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对于新建一座博物馆究竟需要做哪些准备、该怎么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有些地方政府显然还没有进行深入探究,在其区域内的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上,缺乏长远的规划。有的地方只是单纯热衷于关注博物馆馆舍的造型外观是否新颖奇特、能否成为地方的新“地标”;有的设想通过市场运作,搭建文化景观、开发文化博览会产业、促进展会经济,以期达成“以馆养馆”;有的则主要关心博物馆能否招商引资、筑巢引凤,吸引外来投资等等。
真正建设好、运营好一座有价值的博物馆,最重要的是什么?除了筹资开工建设一座钢筋水泥的馆舍建筑外,首先要看当地是否具备三项基本前提。
其一,是否收藏有一定规模、自成体系,能够系统反映某一区域内人类进化史或自然发展史,或某个历史片段的真实见证物。这些物证,完全不必拘泥于以往的概念,可以是古人创造的各类精美文物,可以是田野山川中的历史古迹和考古遗址,也可以是自然界中的科学标本,还有可能是不同族群的人们日常生活中朝夕相伴、并不起眼的民俗物件。
其二,是否拥有一批能够潜心研究、整理、发掘、保护、传播这些藏品所蕴含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科学工作者。这些科学工作者应该熟知当地历史文化或专门从事某一类藏品相关领域研究,其中最核心的领头人,应该是博物馆的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