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藏家另辟蹊径
其实,对于许多著名的藏家来说,在选择画作的时候,往往也会有自己的选择。就拿2015年最受到关注的“中国古董教父”安思远专场拍卖来说,拍品超过2000件,囊括中国、日本、印度及东南亚雕塑、绘画、家具及工艺品的收藏,这也是亚洲艺术拍场上最大规模的私人收藏。其中最受到关注的书画作品,应该算是石鲁的作品。
据佳士得专家谢飞介绍,安思远对于近代画的研究,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末。他的老师庞耐也是带他入行的一个资深的藏家,他是在40年代的时候很喜欢齐白石,可能安思远通过他来认识齐白石,才认识了近代中国画。但有意思的是,安思远并没有以齐白石作为自己的收藏重点,反而是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来中国大量的购买石鲁,他现在收藏的石鲁有很多都是直接从石鲁家属手里买到的。
在安思远长期的古玩经营过程中,独辟蹊径是其获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当时的古玩界普遍认为,家具只是生活用具,是工艺品不是艺术品,但是安思远意识到,这是文化差异所造成的一个空白点,于是他开始精心研究明清硬木家具,并择机购入。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安思远开始系统地出版了一系列著作,大大推动了西方人对于中国古代家具的认识,甚至直接引发了一股收藏热潮。安思远因而也被业界称为“明朝之王”。
如果安思远与他的老师庞耐一样,以齐白石作为自己的收藏重点,很有可能他的近现代书画收藏也不会如此引人注目。事实上,以安思远的商业思维,当时的齐白石价格已经非常贵了,而与其几乎在一个水准的石鲁,其作品的价格是非常低的,正式通过了这种比较才让其最终选择了石鲁,并成就了安思远的书画收藏体系。而碑帖的收藏也是安思远通过不同时期价格的比较而发现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