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倪华:浅谈中国画笔墨和色彩的关系

倪华:浅谈中国画笔墨和色彩的关系

2015-01-14 15:02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整理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中国古代画家在继承前人以墨线勾勒、以多种颜色平涂或渲染对象的基础上又发展了新的表现形式。他们又注意到了用笔的意义,顾恺之在《摹拓妙法》中谈了自己的用笔体会:“若轻物宜利其笔,重以陈其迹,各以全其想。譬如画山,迹利则想动,伤其所以嶷。用笔或好婉,则于折楞不隽;或多曲取,则于婉者增折”,用笔表现不再是简单地勾勒对象,而是根据物象的软硬轻重变化作出符合其性质的变化,并融入画家自己的审美观念,使线条既能塑造物象又有画家个人特色。如顾恺之、陆探微的“笔迹周密”的“密体”和张僧繇的“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的“疏体”,都是极具特色的笔法。 

到了唐代,色彩的运用达到了鼎盛得时期,正所谓“五色令人目盲”。在色彩达到绚丽之极后,终会进入恬淡宁静的境界。其实,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受“玄学”思想的影响,山水画领域即产生了一种新画法——水墨画法。有论者谓“山水之变始于吴”,但吴道子的水墨山水画今已绝迹。现存的敦煌莫高窟第323窟唐代壁画《山水》,据说曾在寺院画过山水壁画的吴道子与它有一定的联系。在莫高窟壁画《山水》上,是用水墨以粗笔、阔笔一笔一笔画出辽阔的江面和烟云,再略渲染层叠远山,给人一种烟雾迷蒙的景象,可以说,这是純用水墨表现中国画的雏形。之后的王维在吴道子水墨画法的基础上,以水渗和墨彩进行渲淡。水墨技法的出现,冲破了重彩工笔技法的壁垒,色彩与墨法之间的矛盾也由此产生。 

五代荆浩、关同、巨然、董源、宋代李成、范宽、郭熙、李唐、米芾等都继承延续了水墨山水画一派,提升了水墨画的地位,创造了不同的山水画特色。在他们鼎力创造下,山水画法日趋丰富,增添了许多皴法,有了勾、皴、擦、点、染描绘山水的过程,进一步完善了笔墨一整套技法,从而忽略了色彩的运用。笔法与墨法的关系得到了加强,也使两者有了明确的分工,用笔是勾、皴、擦、点,而用墨是渲染明暗。另外,他们注意笔法、墨法在绢上的表现效果。他们没有将重彩敷丽于绢上,而是以勾、皴、擦、染等手法完成笔墨结合的画面效果或者不用勾、皴、擦、染而直接用水墨率意描绘,淋漓的发挥。用笔熟练、劲健,用墨浓淡干湿相宜,使画面达到笔墨交融的效果。可谓“信笔妙而墨精”(南朝萧绎《山水松石格》)。

责任编辑:李亮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