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墩官”趣事
墩是一种伴随着高坐起居方式发展而流行起来的坐具,在唐代已有较多变化。到了宋代,则有了更大程度的发展。
与前一专题所讨论的凳相比,墩的特点非常明显。墩的本意原是指土堆,譬如,《北堂书钞》卷一五七引晋郭璞《尔雅》注:“江东呼堆为墩。”唐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曰:“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作为家具,墩与凳的区别正在于:墩是堆状的,其造型大多圆实厚重,显得浑厚饱满,如今天所说的“土墩”这个词用的就是其本意。另外,矮树桩顶面取平之后也被称作树墩。而凳的造型多为框架式,由凳面和数条腿足组成,其造型可方可圆,也可为长条形。墩的陈设没有方向性的要求,可随向而坐,随身而转,随处而移,堪称“随遇而安”的坐具。因此墩在后世得到了较大发展,成为坐具的重要品种,直至今天,仍被广泛运用于室内陈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