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陈晓烽而言,每一次出手购藏都像是一场恋爱,无论是得到后的喜悦,还是遗憾错过的失落,都会让他刻骨铭心。“每当发现有值得收藏的器物,我就会请熟识的几位专家帮我把关,并让手下的团队作大量的资料搜集工作,一旦确认是真品无疑,就要努力把它买回来,因为前期的工作已经让我对它有了感情,很难因为一点钱让我轻言放弃。”
陈晓烽指着自己办公桌边悬挂的一幅书法说:“这幅商承祚的篆书《礼运大同篇》是在北京保利拍回来的,当时的起拍价只有6万元人民币,按我的预计最多10万元就可以买下来,没想到竞价时遇到了一位对手,最终成交价加上佣金竟然达到了40多万元。后来才得知,对方要办一个金石书法展,恰好缺一张商承祚的作品,也像我一样抱着势在必得的心态应价。还有我对面的这张陈介祺的毛公鼎原拓,当时的估价仅有一两千元,我知道这是难得的好东西,会被很多行家盯上,便亲自举牌竞拍,果不其然最终花了十多万元才买下来。其实我很少会受到心理价位的束缚,更多地取决于某件拍品在心里的分量和自己的资金实力。毕竟钱可以再挣,这些高品质藏品一旦错过良机,就会石沉大海很难再出现。”
不只是历史上金石学大家的书法作品,陈晓烽还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了大量版本珍稀的学术著作,丰富藏品的同时,也用来辅助自己对金石文化的研习。在他看来,所谓收藏中的“藏”并不是要将藏品束之高阁,而是要通过对藏品的研究,发掘出更多有价值的文化信息。“最近我越来越理解,中国嘉德英文名Guardian这个单词守护者的深层含义,作为这些藏品的守护者,我不但要让它们在我手中的这段时间内体现出更多的价值,更希望以后能有更好的守护者来继续保护它们。同时,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境内外流传出来的好的青铜器,尽可能多地搜集在一起,让自己的青铜器收藏,无论数量规模,还是价值水准都能够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