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檀博古几架
名贵原木 为何在明朝束之高阁
紫檀因稀少金贵,也给制作紫檀家具带来了极高的要求。明朝中后期从南洋进口了大量紫檀原材,制作出的家具却是极少的,是不是由于人们所传说的当时社会风气喜欢黄花梨而不喜欢紫檀制作的家具的原因呢?数百年来紫檀一直位居名贵木种之首,很多方面都优于黄花梨,明朝的手工业制造也非常发达,为什么未能得到应有的使用和开发?自1996年永琦紫檀家具艺术珍宝馆进口了大批紫檀原材后,这一问题渐渐地浮出了水面。
紫檀是一种高密度、富含油胶物质、管孔里充满硅化物的特殊木种,它的自然干燥周期要数十年以上,而明代对木材的干燥处理技术相对原始落后,用新鲜原材制作的家具会出现严重的开裂现象,即使用搁置了几百年的老料或旧家具残料制作的家具也会因环境中的干湿急剧变化产生开裂,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紫檀木中的水分子因其特殊的组织结构向外扩散运动非常缓慢,极难迅速平衡因环境干湿急剧变化引起的湿差应力反应。未经人工干燥处理过的木材,它的含水率几乎永远高于当地大气湿度的低限,紫檀木的开裂现象就难以避免了。由此推断,明朝的许多行家里手对此都束手无策,只得把大批紫檀原木束之高阁,打入“冷宫”,直至200多年以后清王朝建圆明园时才派上了用途。为此笔者曾专程考察了浙江省博物馆藏明代紫檀画案,该画案不但全身布满了细密的裂缝,还有因制作时紫檀木含水率过高引起明显的收缩凹陷现象。永琦紫檀家具艺术珍宝馆在1996年收藏的一些未经干燥处理的家具胚料也出现同样的缩陷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