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山东省红木检验中心主任赵松南透露,经抽查,济南市场上两成红木家具有比较明显的材料穿插造假情况,而木材名称不规范的占一半以上,比如非洲红酸枝、小叶红檀等,都是些商业的名称,不属于国标红木范畴;而且很多经销商口头上说是红木的,签合同时却不写明,这就给消费者日后维权造成了一定困难。治理应“多管齐下”根据我国国家红木标准,红木分紫檀木、花梨木、香枝木、黑酸枝木、红酸枝木、鸡翅木、乌木、条纹乌木八大类,按照产地等的不同又可分为33种,可谓琳琅满目。赵松南认为,很多消费者连红酸枝和鸡翅木、花梨木的基本特征都不了解,很容易被无良商家蒙骗。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有关要求,所有在售红木家具必须配备“一书一卡一证”(使用说明书、产品质量明示卡、产品合格证),作为消费者申诉和索赔的证据,证件不全将禁止销售。但导报记者注意到,很多卖场并没有为在售的红木家具张挂这样的“身份证”。此外,根据国家标准,目前红木检测只能精确到“类”这一级别,报告中无法出具属于相关“类”下属的哪一“种”,这客观上也增加了有关部门处理问题和消费者维权的难度。
长期关注红木市场的济南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征建议,消费者要想涉足红木领域,首先得多学点相关知识,在购买红木家具时,一定要向商家索取相关检验证书并签好合同。有关部门一方面要细化、完善红木标准等法规,另一方面应切实加强对红木家具市场的规范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