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时期瓷器上出现的仿木纹釉装饰,是用彩笔根据木材竖切面的纹理,一笔笔描绘而成,极其逼真,有巧夺天工之妙,可见工艺之精深。是景德镇御窑厂的创新品种,始创于雍正朝,乾隆时期制作更为广泛,釉面比雍正时更富于变化,常与其他色釉合施于一器,有的内外施木纹釉;有的外施木纹内绘青花五彩,有的在木纹釉上绘粉彩,或以木纹釉开光再绘以粉彩等,装饰多样,绘画技巧高超。如图2所示的这只镇江博物馆藏清代乾隆款仿木釉金里碗,高4.5厘米,口径13.1厘米,底径4.3厘米;碗口沿微撇,弧腹,平底,口沿、内里为素面金色釉,其色金光灿灿,富丽华贵,外施仿木纹釉,仿木纹纹理清晰,年轮可辨,釉面质感逼真;底部有支钉痕,为支烧所致。全器造型古朴大方,釉色惟妙惟肖,几乎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乾隆时期景德镇民窑也有仿木纹碗,如图3所示这只仿木纹碗,高4厘米,口径12厘米,底径7厘米;葵瓣口,浅腹,圈足;外腹外施木纹釉,内绘青花五彩花碟纹。《饮流斋说瓷》载:“乾隆有专仿木制各器皿,远望俨然如木,而实为瓷者,名曰‘仿木釉’。” 此碗器型出自于西藏喇嘛教所用的木质碗,也是进贡朝廷的物品之一,乾隆御题诗中,称此器为“扎古扎雅木”。清人吴振棫《养吉斋丛录》载:“扎古扎雅木”碗,西藏所贡。由于藏传佛教在内地的兴盛,特别是得到皇室崇信后,西藏地区的喇嘛僧侣与内地交往频繁,因此一些藏族风俗的生活用器也大量出现,它们给瓷器仿制提供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