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从2002年到2014年,潮州瓷在中国拍卖场上推出10件作品,但有一半至今并未成交。其中,最高估价作品是2009年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推出的拍品明代《潮州窑海螺》,高达3万—5万元,但至今未成交。而最高成交价6900元的作品则是2013年广州华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拍品清代初期的《潮州窑白釉坛》。
不过,潮州市颐陶轩潮州窑博物馆馆长、高级工艺美术师李炳炎认为,这并不说明潮州陶瓷发展不佳。首先,潮州陶瓷在拍卖场的表现一般,不代表其价格和价值低。“现在很多潮州陶瓷工艺大师的作品要价都很高。比如,李小聪彩绘瓷板块在拍卖时,价格高达两百多万,艺术大师谢华的作品也叫价到一百多万,好的作品始终会被认可。”他表示。
其次,潮州陶瓷作品推广重点不在拍卖。李炳炎认为,对于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来说,相比于拍卖,参加政府提供的展览平台所达到的效果更佳。“拍卖需要产品升级,同时整个输送时间都比较长,这并不适合中小型的艺术家来做。其实潮州艺术陶瓷的销量不少,且多是通过展览评奖,再通过场上拍卖或是私下转让的方式出售的。”
另外,广州市汉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陶瓷及杂项鉴定师、市场评估师王洪学认为,潮州陶瓷在拍卖场的表现不佳,除了工艺、绘画水平上比不上历史传统大窑的出品外,还因投资收藏界对其鉴赏能力不够而导致的。
他提到,目前潮州陶瓷在全国性的陶瓷比赛中获奖很少,表现不出彩,很多收藏家没有留意到其中的价值,因而造成价格不高的情况。“现在来说,还比较少人看出潮州陶瓷所带有的价值。”
对此,李炳炎表示赞同,目前潮州陶瓷门类不是非常突出,没有如佛山石湾公仔般明显的地方特征,会降低投资收藏界对其的鉴赏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