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桃树下》 2014年
清代著名画家恽南田曾有言:“书无点画,不可以言书,画无点墨,不可以言画。”王易霓悟出了这个道理,她的作品中非常重视传统的“笔墨”,在“笔墨”中她洞悉了中国画的内涵之美。“笔墨”是中国文化特有的现象,它有其自身的文化土壤及根基,只有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它才能焕发出新的光彩。王易霓通过“笔墨”的艺术实践证明了,她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系统中不断研究、探索,并在不断的艺术追求中感悟并体现她的人生与艺术价值。这是十分可贵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国画界“新潮”迭起,各种“特技”竞相施展,王易霓却为自己选择了一条孤寂而艰难的道路。在繁忙的美协组织工作之余,她抓紧一切业余时间勤奋挥毫,常至子时。静夜清灯,万家入梦,她却凝神作画,乐此不疲。
在石涛“一画”精神感悟下,王易霓从自己的创作中寻求新的格调与韵律美。她的作品画面没有杂乱的笔墨堆砌,而是尽可能地追求贯通全局的气韵,如《稻香时节》、《藤荫下》及《园中情趣》等等。这些作品仿佛是对石涛的“自一以分万,自万以治一,化一而成氤氲,天下之能事毕矣”的生动解读。王易霓就是在这种心态和境界中,一点一滴,不疾不徐,扎扎实实地作画从艺。
艺术家们常说,中国画创作有三个原则要遵循:一是传统,一是生活,再是修养,三者的完美统一,是成就艺术家的根基,也是鉴识艺术作品格调与境界高下的重要标志。希望王易霓在这三方面能进一步拓展与升华,使自己的艺术语言更为丰富,更多变化。画家在中年,正是全速前行之际,检视一番从前走过的路,知来龙,明去脉,更会行之久远。天道酬勤,相信她一定能创作出更多优秀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