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家解海龙的“希望工程”代表影像《大眼睛》曾拍出30.8万元。 (资料图片)
从中不难看出,影像收藏市场尚未形成规模,对大藏家依赖性过强。事实上,对于整个影像收藏与拍卖市场的情况,雅昌艺术网监测中心有一个数据:从 2005年至2014年十年间,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中国摄影作品总共上拍了16068个标的,总成交额约3.7亿元。以香港为交易中心的港澳台地区,共 上拍1416件,其中以当代摄影为主上拍1207件,总成交额约1.32亿元。内地市场主力军京津唐地区共上拍12553件,这之中老照片的交易量占重头 共上拍9727件,总成交额约1.91亿元。长三角地区上拍1725件,总成交额约3786万元。珠三角地域共234件,总成交额约273万元。国内其他 区域共上拍140件,总成交额约313万元。十年来,影像拍卖在中国拍卖市场所占的成交额还不到1%。
数据显示,国内十年影像艺术品拍卖市场,内地过半的交易份额集中在北京。从地域上看,目前国内影像收藏市场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等北部地区,以及上海、浙江、福建等东部沿海地区。
与国际市场上影像艺术品交易总额占4%的市场份额相比,影像艺术收藏在国内还是一个非常小众的领域,但也具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和较大的发展前景。
业内看好市场未来潜力
不少业内人士看好影像收藏市场未来的发展潜力。“影像是20世纪最典型、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形态。如果要收藏20世纪的艺术,就是影像。影像作为一种真实、直观的表现形式,相比其他艺术门类具有较低的鉴赏门槛。”李欣对记者说。
在去年下半年举办的上海艺术影像展上,有42家画廊参展,现场火爆程度和交易数量超过了主办方的预期。该艺术展总监亚历山大表示,中国人对于影像的热情是罕见的。他估计,在互联网上,来自中国人拍摄的照片上传量,每天在两亿张左右。
对未来市场的信心更多来源于需求的增长。据资深摄影家、影像收藏顾问曾璜介绍,国内一些机构已经开始收藏摄影作品,其中既有博物馆和美术馆,还 包括档案馆和图书馆等一些原本并不收藏艺术品的机构。例如,今年华辰春拍上一套中国肿瘤医学之父金显宅私人相册拍品和一套中国妇产科学开拓者、奠基人之一 林巧稚家族相片散页拍品,受到了来自医学界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