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陶瓷 > 解读釉下五彩瓷(组图)

解读釉下五彩瓷(组图)

2015-06-03 09:17 文章来源:99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毛瓷碗四件套
毛瓷碗四件套

一个伟大的创举往往极具机缘性!

1904年,湖南凤凰县人熊希龄(字秉三,光绪进士,曾任民国第一任总理),与参与“公车上书”的醴陵大学士文俊铎,怀着实业救国的思想去日本考察,发现日本的制瓷业比中国发达,心里无不感到刺痛。受文俊铎之邀,熊希龄来醴陵,到当时的制瓷中心东堡沩山实地调查醴陵瓷业,发现当时危及粗瓷生产的诸多问题。同时看到,醴陵销售市场广阔,瓷土资源丰富,制瓷历史悠久。遂提出“立学堂,设公司”等主张。熊希龄与文俊铎还拟就万言书,呈请清政府在醴陵创办瓷业学堂和瓷业公司,改良醴陵瓷业。慈禧太后随即批准呈文,拨库银10万8千两,给予扶助。

瓷业学堂设陶画、辘轳、模型三科,分永久、速成两班讲授。除本省师资外,还聘了日本陶瓷技师、江西景德镇陶瓷艺人等。接着熊希龄又招商集股,在瓷业学堂前购地建设厂房,装置机器,组建制瓷工厂,定名:“商办湖南瓷业公司”。

就这样,在瓷业学堂的醴陵瓷业学子利用瓷业公司这块用武平台,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坚韧的攻关精神,创烧了名扬天下的釉下五彩瓷,先后在武汉劝业奖进会,南洋劝业会,意大利都郎博览会,特别是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连连斩获金奖。在当时中国陶瓷业一片凋零的尴尬中,醴陵创烧的釉下五彩瓷建树了“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