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空间不足,潮流变换是另一个理由——有些藏品不再符合这些博物馆的策展主题,而哪怕是著名艺术家的次要作品也会逐渐失宠。“通过遗产捐赠来 的作品可能会在板条箱里存放多年,等待分类。”科勒介绍称。还有些藏品会因过于脆弱或已损坏而被封存,它们大多会被永远安置在展馆外某个不知名的储藏库 里。
“人们很难理解,为什么只有5%的国家藏品可以展出。”英国策展人贾斯珀·夏普说。在2013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中,夏普是奥地利展厅的负责人。据他介绍,现在很多艺术机构想出了各种方法来展示自己的藏品,他们的努力使得博物馆在开放藏品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除了为藏品制作数字版,一些艺术馆还另辟蹊径,瑞士舒克拉格现代博物馆的“仓库式展示”就是其中之一。在这里,参观者可以拉出滑架,欣赏那些已被存档或正在修复的艺术品。而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美国布鲁克林美术馆等机构,则另建了开放参观的保管中心。
尽管如此,并非所有展馆都能提供数据库或“仓库”,以供大众一赌名作真容。以下是几件人们难能一见的艺术品,以及它们被封存的原因。
提诺·赛格尔,《这就是宣传》 (2002年)
英裔德国艺术家提诺·赛格尔彻底颠覆了艺术品的保存方式。他规定,自己的艺术作品不能留下任何纪录——没有照片、没有录像、没有新闻发布会,只有体验。
这条规定甚至延伸到了他与博物馆签订的协议中:英国泰特现代艺术馆2005年买下了《这就是宣传》,但整个合同的签订完全通过口头完成。出现在 签约现场的有赛格尔、买方、一名律师和一名公证员,所有与这件作品相关的规章制度都由指定的人负责记忆。所以,《这就是宣传》只存在于人们的脑海中——走 入展厅,你会看到一位画廊保安向所有人说道:“这就是宣传,你知道,你知道,这就是宣传,提诺·赛格尔,这就是宣传,2002。”于是,对这件艺术品的真 容,你只能凭空想象。
来源:英国广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