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界存在着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即一个从艺者并不将自己初学艺时的老师作为终极老师。当他们正式从艺后往往要再拜社会上的一些名家为带道老师。这些后拜的老师或一个,或许多不等。目的是利用带道老师的社会影响力在社会上从艺时得到行业同仁的照应,以及能够凭老师的名声被社会广泛的认同。这些从艺后的再拜老师大都有些名气,他们可能向这些学生传授自己所长的艺术,也可能并不传授什么。他的这些学生自从拜过这样的老师后,就可以公开的向社会宣传自己是某某的学生了。因为这些老师在本行业和社会上有些名气,因此学生就可以打着这个旗号去闯荡江湖。这种作法在我国过去和现在的艺术、武术、戏曲界很普遍。因此就给行外人辨别内中某个体的本领层次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因为在某大师下的弟子中良莠不齐是很普遍的,那么外行如何看待其中的个体呢?如果你不是内行的话,你就很难知道他的真实水平。故此拜带道老师一般来说,这一招很好使,因为有老师的名气在很容易被认可。在书画界这种情况也比较普遍。这是收藏者在交易中需要注意的。因为这样的书画家很可能并没向这些老师学习过什么,他们的艺术修养可能很一般,他们只是徒有其名的名义上的师生关系而已。
上面所说的还是比较真实的师生关系,因为这些书画者毕竟与这些名家还有过师生关系,虽然他们并没有继承带道老师什么技艺。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许多书画家的艺术履历中往往赫然写着自己曾拜在哪个名家旗下。有的竟然拜了好几位。古人说“转益多师是吾师”,多拜老师并没有什么错。假如说你能广泛的学习诸家长处,那绝对是件促进学业的事。但遗憾的是他们的“多师”不过是为了多拉几面大旗为自己增加光环罢了。因为他们相信社会上的人会肯定多师的书画家,认为这样的书画家老师多,学的技艺也多,水平一定很高。但是当你从他们的作品中验证他究竟学习了他所拜老师什么时,却可以发现,与他宣传得简直牛头不对马嘴。所以投资收藏者不要轻信这种宣传。我们从书画者角度来看拜名师,就要告诫他们书画艺术是要不断创新的,即使向名师学习也要尽力摆脱死模硬仿近于抄袭式的继承,要学习老师的创作精神,所谓学习精神指不在痕迹中死摹。因为那样的死摹结果只是重复了外在的表象,要努力发现名家成功地原因。把名家真正的精华学到。齐白石曾告诫学习自己的弟子:学我者死,叛我者生。就是说不要在表象上下功夫,要在作品内涵上和形成内涵的原因上找到自己的方向。对于收藏者来说,在购买书画家作品时,要从宣传材料中剔除那些“拉大旗”的成分。为此就必须研究画家,看他究竟怎样继承师传,有没有虚假不实的自吹成分。当然,这是件很难的技术判断和学养问题。
我们知道每个书画家都是从模仿古人作品开始的。这就涉及到以古人为师,临摹古帖名画了。在有了一定基础后还要广泛的学习古人,尤其是历史上一些有影响的名家。这是每个书画家一条几乎必经之路。但是如今的一些搞书画的由于种种原因,大都缺少笔墨功夫和临摹诸家的修养,比如许多西画转画国画的。在许多书画家宣传材料中,为了吹嘘自己的功夫过硬,张扬自己在传统国画上的造诣,于是便不顾事实的在脸上抹彩添色。古代一些名气大影响广的书画家,他们之所以被后人临仿,正是因为他们在技艺上具有鲜明的个性,独特的笔墨、造型、结构等等手法,乃至艺术理念的独一性。因此才会成为后人追随效法的对象。后人学习他们就是从他们身上学习这些标志性的外在形态和笔墨,通过外在逐渐学习他们内在的艺术品位。为此只要是在传统书画领域下过功夫的,都会在自己的创作中下意识的表现出来。而没下过功夫的,自然在他的作品中找不到相应的痕迹。故此投资收藏者要不被虚假的宣传骗过,就必须多看传统书画这些代表性名家的作品,记住诸名家在笔墨造型上独特的标志性特征。比如楷书中欧、柳、颜、赵在用笔上、间架结构上都各有自己的特色。不同的魏碑、不同的隶书尽管都是魏碑、隶书,但用笔结构都有区别。当创作时只要你运用了其中的内容,哪怕你有所变化,都会被内行人识破。如果他没在这些方面下过功夫,尽管吹嘘,也会被识破的。又比如国画中表现山石﹑峰峦的披麻皴﹑雨点皴﹑卷云皴﹑解索皴﹑牛毛皴﹑大斧劈皴﹑小斧劈皴等;表现树身表皮的﹐有鳞皴﹑绳皴﹑横皴等,只要在你的作品中出现,内行必然能看出。许多传统国画家在构图、皴法、线条、点画、着色上也有自己的独特性。不同时代的国画也在理念、构图、皴法上有很大区别。这些都需要书画家下功夫去临摹才能得来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的。我们看许多近代大家的作品,比如吴湖帆、张大千、胡佩衡、许林村、周怀民、黄君璧、贺天健、钱松岩等等,他们笔下都可以看到传统技法灵活应用的痕迹。没有这个功夫,作品就不会出现传统的味道。所以尽管在宣传中怎样写,只要一看作品就可以看出他到底下没下这个功夫。是不是在吹嘘。故此投资收藏者必须加以注意。不熟悉书画的投资者应当多多请教内行人,请他们来把关。
当今书画界在拉大旗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如果说以上那种借拜师,借古人扬名的,老师、古人处于被动地位的话,那么以下所说的拉大旗方法中的老师则属于主动甘当大旗了。在如今的国立书画协会和书画院校、书画研究单位,出于经济利益,鼓励老师招收学员。得来的学费与单位分成。因此这里的老师对招收学员很积极。他们一方面可以得到不菲的学费收入,同时也可以借招学员扬名。所以这些老师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当这些学员的大旗。这些学员的成分很杂。但拜在官方书画单位老师下的目的却是一样的。那就是利用这些老师和老师所在官方单位的牌子给自己扬名。凡是这些学员在社会上活动就可以打出老师的牌子。他们的作品在流向社会时,就可以以某某名家学生的名义出现了。如果这些学生真的学到了老师的技艺倒也罢了,遗憾的是这些学员大都已经成形,且这种学习并不是老师认真地教自己所长,学习的时间短,师生接触的时间少,往往是一个老师面对十几个学生,有的一个月才见一回面。而且所学的内容从理论到艺术史好几种,都是上大课的形式。故此根本难以想象能向老师学到什么。但有一点却是事实,那就是通过这种拜师,可以得到一面大旗罩在自己身上,这些学员之所以有了这面大旗就可以以此名义去参加笔会蒙事了。
这里需要说说笔会,因为笔会和上面所说相关。社会上许多人不懂书画,但却知道书画值钱。因为并不是所有人画的都值钱,只有那些名家的才值钱。为此许多与书画不沾边的国家单位都利用国家鼓励继承传统文化、开展群众文化为借口,搞一些书画组织或搞些笔会。当然,是用纳税人的钱办了。参加笔会的书画家可以得到润笔费,而之所以被请就要看你在书画江湖中的人关际系了。这就是所谓的人脉。那些在国家艺术单位的书画家自然在书画江湖中处于显眼地位,但他们不见得有丰富的社会关系。而凭了他们招收的社会学员却可将触角伸向广阔的社会书画市场。老师和学员间、学员之间也可凭了同门的关系,互相借势:你借我的社会关系,我借你的书画名气等等,于是互相援引到处笔会发财了。这些笔会中的作品大都粗制滥造,可以说不属于收藏范畴。但却被许多外行所钟情,这实在是一种悲哀。所以如果搞现代书画家的收藏,一定当心不要被这种罩了某名家大旗的画者所蒙蔽。
如果说搞拉大旗的学生可以赚几个钱的话,那么他们实际失去的就是真本领了。一个从事艺术的人,他的艺术生命并不是都可以七老八十,尤其是学习时间大都在三四十岁间。这个年龄段正是努力广泛学习,转益多师是吾师的年纪,打牢基础为以后形成自己的风格创新作准备。我们知道齐白石就属于李可染的带道老师。李可染并没有死摹齐白石的作品,他只学习了齐白石创作精神和慢用笔,并没有具体的死摹齐白石什么。齐白石承认他是自己的弟子,因为他继承了自己的创作精神;李可染承认自己是齐白石的弟子,因为自己学习到了齐白石的创作真谛,正因为如此他才独创了自己的李家山水。这种所谓的带道关系起到了艺术上的阶梯作用,摒弃了拉大旗的庸俗。须知,艺术是个诚实的行业,依靠的是个人的努力奋进。对于名家的正确态度是,如果和你所学对路,就正经的塌下心来向他学习他所擅长的。把他的长处学到手。为今后自己的发展作铺垫。如果发现是徒有虚名者,或与自己的路子不符者,则赶快离去,不要耽误功夫。人生的短暂容不得把功夫耽误在荒唐的拉大旗作虎皮上。不错,拉大旗或可得到一时的小利,但却耽误了你一生大业——因为你不知将来你或可有大成呢!
北京艺术研究所 刘玉来 2015,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