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杂项 > 扇子最早并不是扇风纳凉的(组图)

扇子最早并不是扇风纳凉的(组图)

2015-07-06 16:19 文章来源:新浪收藏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唐阎立本所绘《步辇图》中唐太宗左右侍者撑雉尾扇

唐阎立本所绘《步辇图》中唐太宗左右侍者撑雉尾扇

扇子摇风纳凉始于汉代

东汉班固《竹扇赋》:“度量异好有圆方,来风避暑致清凉”

从汉代起,生活用扇已从地位和权力的象征中分化出来,转变为摇风避暑的纳凉用品。东汉文学家班固《竹扇赋》即称,“度量异好有圆方,来风避暑致清凉。”

早期的扇子与后来流行的式样有较大不同,是一种“偏扇”。《说文解字》称,“扇,扉也。门两旁如羽翼也。”早期扇风用的扇子,确实像半边门,呈长方形,手柄偏于一侧,故名“偏扇”,在湖北江陵楚墓中曾发现过这种偏扇。

西汉时,中国传统的团扇出现,手柄置于中间,用法与现代无异。这种扇子首先在宫中开始使用,称为“合欢扇”。西汉才女、汉成帝的宠妃班婕妤《怨歌行》中曾提到过这种扇子“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合欢扇”还被女性视为寄情之物。当时用于制作团扇的材料很讲究,选用精致洁白的细绢(纨素),故这种团扇又叫“纨扇”。班婕妤为何将之称合欢扇?大概因为团扇左右对称、形若满月,有“团聚”、“合欢”之喻。

团扇在魏晋以后开始流行,成为中国传统的扇子样式之一,尤以唐代女性对团扇最情有独钟。汉代女性将团扇赋予了“合欢”、“团聚”的内涵,而唐代女性则发掘出了团扇的“遮面”、“护颜”功能。唐代诗人王建《调笑令·团扇》说得很形象:“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

中国古代提倡女性笑不露齿,不宜与陌生男性直视,于是一把扇便成了很好的道具,团扇因此有了“屏面”、“便面”、“障面”的雅称,唐宋时期的仕女图上佳人美女大都会手持一柄团扇!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