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写 摄影 \ 信息时报记者 徐毅儿
收藏事业是国家与民族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收藏行为同时具备了文化、精神、物质、经济等社会多层面特性,尤其与文化、艺术、民俗、传统 的传承以及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其涉及地域、人员众多,对国家与民族的文明观、价值观、审美观,均起到前因后果、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收藏事业的健 康、稳步和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面对日益繁盛的收藏市场与收藏行为,针对愈演愈烈的“假拍”、“拍假”、“赝品欺诈”、“恶意炒作”等危害行业发展的行为,“2015珠江流域 收藏家论坛”与会嘉宾积极发言,以一个个鲜活的实例,就“依法收藏”展开讨论。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应以法律作为武器对收藏市场以及收藏行为进行规范与监 管。
收藏事业的法律保障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以法律形式,保证合法合理的收藏行为,不受任何社会组织与个人的干涉、阻碍和破坏;第二, 对涉及犯罪、违法、违约行为的,有明确的相应法律予以惩处、调整以及承担相关的行政、民事、经济法律责任;第三,在有法律依据前提下,形成或者制定收藏相 关的规范化、标准化的规则或者指引,如某类收藏品种的鉴定、认定标准体系,行业标准,生产、交易的标准、规范与规则等。以下,通过对一些较为常见的违法收 藏行为进行分析、解读,以期于行业内起到警示作用。
雅贿
“据报道,在近几年调查的官员受贿案件中,以价值而论,古董字画等艺术品已经超过房产成为排名第一的类别,而房产排第二,第三则是各类小件奢侈品。”广东省收藏家协会陈文祥以《中国经济周刊》一则关于雅贿的媒体报道为蓝本,讲述了“雅贿”对行业的危害。
“一方印章、一把紫砂壶、一幅字画、一个笔筒……这样的礼品不仅风雅、低调、婉转,而且‘含金量’十足,不像传统的金钱交易那般赤裸裸。事实 上,现在的官员收礼都相当谨慎,普通的礼品根本看不上眼,但是对古玩字画就很难拒绝了。然而,真正懂得艺术的官员权贵毕竟是少数,因此,被作为‘雅贿’的 礼品,多会选择那些家喻户晓的艺术家,或者‘有名头’、‘有官职’的艺术家,例如齐白石、范曾的画,或者启功、沈鹏的字。这些作品在艺术市场里都属于‘硬 通货’,价值高、能保值,而且变现容易。”
陈文祥介绍,这种以艺术品作为礼品,被称之为“雅贿”的行为并非今人所创,在中国已经历史悠久。“‘雅贿’可追溯至汉代,唐宋渐成风气,至明清 则已臻于极致。据说在明代,书画是可以充当俸银的,是‘硬通货’,自然也可以当作礼金使用。以清乾隆时期的大贪官和珅为例,就常常以难得的书画去‘雅贿’ 皇上。”陈文祥认为,艺术品成为当代贿赂的工具,这对立法、司法以及纪检领域来说都是一个新课题,尤为值得警惕。
拍假
作为律师的广东省收藏家协会权益保障委员会主任尹春武,一直在关注法院有关藏品交易的案例,他从《中国法律检索系统》中收集了近30件案件,并试图透过这些案例读懂法院的思维、逻辑,帮助各位藏友解读法规与收藏交易习惯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