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鹰石山花图》(局部) 成交价2.79亿元
春拍大幕已落,国内各大拍卖公司每年推出的“夜场拍卖”不断缔造着高额的成交纪录,为深处调整期的市场注入了一丝亢奋。就像优秀艺术家的经典之作永远不乏市场热点,站在金字塔顶端的夜场拍卖,似乎也从很多方面预示着艺术品市场的导向及其可能的走势。
国外精致,国内粗糙
夜场拍卖发端英国,被称为一个创造世界纪录的舞台,它是对艺术领域中最稀缺、最珍贵艺术作品的一种再分配。一般来说,国内的夜场拍卖兼具学术、市场双重价值、定位高端、注重品质。
2007年,北京保利首次将“夜场拍卖”的概念引进国内,推出了“现当代油画”夜场,借此吸引全球藏家的关注。保利拍卖执行董事赵旭最初希望将 国外的夜场拍卖模式完全照搬过来,穿礼服、品红酒、抽雪茄,但发现不太现实,就没有过多重视形式上的雷同。凭此优势,北京保利至今已经诞生出徐悲鸿、李可 染、黄胄、吴冠中等多位大师的拍卖成交纪录。
“夜场拍卖特意选在时间充裕的晚上,氛围轻松,在场景的设置上也相对考究、营造了一种雅致而舒适的环境。”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中央财经大学 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季涛表示,夜场拍卖节省了场地和买卖双方的成本,同时提高了效率,打造出一种精品概念,向更多的高端买家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