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陶瓷 > 外销瓷的历史和断代特点 (组图)

外销瓷的历史和断代特点 (组图)

2015-07-17 10:53 文章来源:新浪收藏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201103261652007033.jpg

  

外销瓷边饰的断代

中国古代瓷器的断代大多凭眼睛看,先确定一个标准件。这个标准件大致可以分为:胎土的颜色和火石红等感觉、彩绘的特点、釉面以及颜色的特 征,以及用手摸的触觉感,釉面的气孔,等等。外销瓷因为是在明清时期直接销往西方的,所以外国的学者在断代的问题上不是凭眼学而是靠资料,所以形成了和我 们的断代方式截然不同的一套方法。

我们凭眼学标准件来断代,具有一些局限性。比如说:康熙瓷器瓷质比较坚硬,青花色泽翠丽层次丰富,等等,而康熙朝长达六十年,能否时间定位 再准确一点就完全凭经验了。但是外销瓷依靠它生产时的一些相关资料,就可以把它的时间定位的误差前后不过三年。如果我们把这些相对临近年代的瓷器放在一起 来比较的话,我们发现在相对集中的一些时间里面,某一些边饰会比较流行。我在美国收藏外销瓷,开始直觉上很快地感觉到边饰和断代有关,具体要研究某一段时 期的流行边饰,那就要花相当多的时间了。后来,英国的Howard Angela也和我谈到这个问题。我发现她对边饰断代问题的研究方法和我们不一样,她找到一些确定的纹样,而不是像我那样把整个的边饰去笼统地归类。

边饰的断代主要是从纹章瓷开始。由于纹章瓷上面的纹章很多是因为结婚而订做的,从西方的一些城市婚姻记录上可以查到该家族这个人结婚的年 代,我们通常的纹章瓷断代就是这样来的。我们在把相同时期的纹章瓷放在一起,发现了边饰的流行问题;通过这一些流行的边饰,再结合我们通常知道的不同时期 的瓷器特征,可以帮助我们对于清代的瓷器进行较为准确的断代。这些时代的流行特征如果与官窑瓷器进行比较,也许能够把我们对官窑瓷的断代做得更加细致一 些。

以下的外销瓷边饰就是按照这样的一个断代原理去组合的。比如说:迈森风格的边饰,雍正中晚期开始出现白色粉彩画在白瓷胎上的精美边饰;在 1740年左右这种边饰又和三个开光结合在一起,这个开光的样式有如意型等不同的形状。到了1745年,这种边饰的开光又变成了四个,所以我们看到四个开 光的样式在白色粉彩的纹样边饰上时,一般都是1745到1750年之间的瓷器。

边饰不光是边缘上大的纹饰,还包括一些线状的小的纹样样式。如像一个个箭头一样的花纹,就是流行在康熙晚期1690年到雍正早期1730年 之间的。这种小的线状边饰流行的时间一般会长点,而一些大的图案边饰流行的时间相应会短一些,大多在十几年。外销瓷典型边饰数量较大,作为杂志不胜枚举, 以下提供少量具有清晰断代的边饰个例,使读者有一个大致的印象。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