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杂项 > 文玩藏品成80、90后新宠(组图)

文玩藏品成80、90后新宠(组图)

2015-07-20 11:15 文章来源:新浪收藏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文玩核桃

文玩核桃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望开源

说起收藏,总让人联想到那些名家字画、古董文物,收藏者多为经验老到、眼光独到的大师。这些大师多以“大件”收藏为主,而以珠串为代表的文玩杂项,比如,一对造型独特的核桃、一串自己钟爱的菩提子、几颗雕工精致的橄榄核,越来越受年轻人喜爱。

为了一个葫芦

他在人家家里住了一个多月

国人近俗好吉语,葫芦因谐音“福禄”,几千年来成为案头雅玩、年节佳赏。朱仙镇木版年画上,福星带着孩子,禄星手持如意,寿星拄着的,就是一根葫芦杖。

38℃的气温下,马正峰带了一箱子二三十个葫芦赶到了郑州文博城。他是1985年出生,一副笑模样的他天生带着福相,和面前摆放的这些大大小小的葫芦有着某种和谐感。

他带来的有镂空的雕刻葫芦,有表面绘画的葫芦,还有以烙铁烫烤花纹的烙花葫芦。还有一个憨态可掬的小天鹅,他介绍,这是勒扎葫芦,是在成长过程中靠绑线来完成造型的。

“葫芦也有价值不菲的,真正的精品还是需要天成,比紫砂壶要难。”精品葫芦,下端的脐眼、上端的壶顶,乃至保留下来葫芦生长时的残藤都有讲究。

马正峰说,乾隆帝认为葫芦胜于金玉。比如葫芦中的精品“草里金”,如豌豆般大小,富贵人家以如此珍奇的小葫芦作为耳珰、衣扣,倍显朴雅而不露豪奢。

葫芦之所以成为文玩界的一大爱好,除了天然的“形”,还有依附于其上的作品。马正峰学的是美术专业,手艺人的根基是审美格调,不论烙画、押 花、雕刻,还是制模、范葫芦,没有大量的练习和持续的熏陶,是不可能完成有质量的作品的。“它与中国书法、绘画、金石、雕刻一脉相承。”曾经为了学成葫芦 上的一个雕刻的技巧,他在业内鼎鼎大名的贺敬尧老先生家住了一个月,“随着现在工具越来越趁手,葫芦上的图案也不再只限于传统的花卉山水。”

玩葫芦还玩什么?一个字“盘”。要的就是在长期把玩中其表皮逐渐由白变成紫红,色泽越来越光润可爱的效果。马正峰来文博城之前,开店有好几年 了,店外就摆放了一个一米多高的葫芦。客人进店率很高,10个人路过要进8个来看看,价格也不贵,多数都会拿回去慢慢把玩。有经验的收藏者花费两到三年盘 出的葫芦,再出手会比当初高上数倍,这种成就感也是别处找不到的。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