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代开始,石湾窑就是以大规模的生产生活陶器为主,然后一直到明末清初的时候,石湾的陶瓷艺术进入了一个大繁荣、大发展的阶段。美术陶瓷是在日用陶瓷生产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明代出现美术陶瓷的生产,虽处在初级阶段,生产规模尚小,但它使石湾窑的内涵越来越丰富,体现了石湾窑的综合性,为清代民国美术陶瓷的蓬勃发展奠定的基础。明代的美术陶瓷除器皿外,还雕塑鸟兽人物,人物塑造多为仙佛之类,形象各不相同,线条简练概括,一般都全体施釉,质朴无华,浑厚传神,如绘画中的写意手法,这是明代石湾人物陶塑的基本特色。
清康熙以来,社会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佛山则是繁华的商业重镇,对石湾制陶业有了很大的刺激和促进。随着国内外对石湾陶器的需求量的大幅增加,制陶业生产体系不断扩大和完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美术陶和园林建筑陶异军突起,烧制技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石湾陶业进入鼎盛时期。
现在石湾窑的东西,基本上都是美术陶瓷,石湾本地人也叫做“石湾公仔”,以做人物、动物、微雕、瓦脊为主。
而今的石湾窑,作为一个成熟的窑区,发展地非常繁荣。同时拥有者雄厚的大师资源。现在石湾15位国家级的工艺美术大师和陶瓷艺术大师,60位左右省级的工艺美术大师和陶瓷艺术大师。
釉色丰富,器型多样——石湾窑的瓷器特色
石湾窑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个是釉色,一个是制作成型的技法。石湾窑的釉色种类十分丰富,斑斓多彩。其中最重要的釉色特点,就是仿钧。北宋时期,很多河南窑工迁移到广东,带来了中原的制窑的技术,仿钧的釉色特点便流传了下来。明代以来,石湾陶艺在“窑变”与“仿名窑”两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窑变指在窑内烧制过程中,器形釉药中所含的着色剂,经过高温的熔融所起的化学作用,使其呈现出意料之外的釉色变化。石湾窑变釉被誉为“石湾釉中之冠”,寂园叟在《陶雅》中以《洛神赋》中“神光离合,乍阴乍阳”来形容石湾窑变。其中三稔花色釉、虎皮斑釉等最为名贵。仿造各大名窑的釉色,如仿造哥窑的“冰裂纹”,仿龙泉的“梅子青”釉,仿磁州窑的“铁绣花”,仿建窑的“鹧鸪斑”,仿钧窑的“玫瑰紫”、“仿唐三彩釉”、“翠毛釉”等,成为石湾窑釉色的重要组成部份。石湾窑慢慢形成了釉色斑斓、多彩的特点。可以说现在全国这么多窑口里面,石湾的釉色是最丰富多彩的。
石湾窑在明以前,生产的都是生活陶器,石湾是没有瓷的,都是陶器。石湾窑所生产的陶器,当时被广泛地出口到海外,包括高丽、日本、东南亚一带,器型有壶、坛、罐、缸、花盆等等。可以说,广东这边的生活陶器,基本上是从石湾出口出去的。因为都是一些生活陶器,所以制作工艺上有一些民间特有的特色。
造型传神,题材亲民——石湾公仔的特色
现在的石湾,是举世闻名的陶都,石湾的陶塑艺术也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现在人们谈起石湾窑和石湾的陶瓷业,重点和中心就是“石湾公仔”。作为艺术陶瓷、美术陶瓷,石湾公仔具有着超强的美术性艺术性和人文性。对比全国众多的窑口,大多做的是器皿,而石湾的陶塑公仔制品,在全国众多窑口中,是独一无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