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表大师乔治·丹尼尔斯手工制作的太空旅人表
关于奢侈的一百种想象
从第二部分开始,展览变得更加有趣起来。这里陈设着一系列更具有概念性的设计,对“奢侈”的概念进行多方探讨。展望世界的发展趋势,假设而今世人习以为常的普通物件也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奢侈品。
利用一件名为《波尔桑遗产》(Boltham Legacy)的装置作品,艺术家亨里克·尼拉茨科(Henrik Nieratschker)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大富翁将变异的细菌送入外太空,试图在遥远星球上寻求独一无二的资源。
展场里还有一些塑料的家具设计,仿佛是融化的冰制成的——这些家具的背景是:2052年,石油储备耗尽,塑料成为一种稀缺而令人垂涎的材料。它成了由工匠手工雕琢而成的艺术品。
这一系列的作品让人反思,人类对于稀缺材料制成的奢侈品充满渴望,这种狂热可能会对地球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野猪工作室的设计也传达了类似观点。他们设计了人类毛发融合生物树脂做成的梳妆台、工具、梳子、盒子等。这些设计品的外观模仿了稀有材料制作出的极具装饰性的物品,例如玳瑁、牛角、热带硬木……
野猪工作室在中国驻地创作期间完成了这个“头发高速公路计划”。在他们看来,人类对自然的不断索取将造成资源的普遍匮乏,或许设计师和制造者只能从不断增长的人类自己身上寻求替代物。
这批设计再次将同样的问题摆在世人面前:当普通的人类毛发也能做出如同稀有材料的效果时,为何奢侈品一定要寻求稀有的材料?
美国艺术家加布里埃尔·巴西亚-科伦坡(Gabriel Barcia-Colombo)为展览提供了一件DNA自动售卖机。这似乎是一个关于隐私话题的黑色寓言。它在警醒世人,随着生物科技的不断发展,或许有一天,拥有自己的DNA所有权也会成为一种奢侈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