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书蕴藏大价值——访吉林省收藏家协会连环画委员会秘书长鲁启云
《中国航班》记者 崔洁
连环画俗称“小人书”,是上世纪80年代以前老少皆宜的传统读物,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目前已成为国内收藏界最热门的收藏投资品种之一。
鲁启云向记者介绍,连环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之一,多用白描的形式、采用一图一文的创作手法连续叙述一个故事的发展过程,以弘扬时代精神、塑造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为主旨,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曾在上个世纪50-80年代风靡一时,当时全国最好的画家,尤其是人物画家,像刘旦宅、刘继卣、顾炳鑫、贺友直等大家,基本都投身到连环画创作中。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连环画在出版方面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然而在沉寂了数年之后,连环画却突然在收藏市场上杀了一个回马枪。由于收藏投资门槛低,“小人书”成为大众收藏投资对象后价格更是一路飙升。
“仅仅十几年的时间,连环画的价格翻了几十倍。一本原价仅有几毛钱的9.8品老版《渡江侦查记》曾以21万元的高价成交,一套上世纪50年代全新的《三国演义》60册在拍卖会上也拍出了数十万元的高价,而原价不过才区区几十元。”鲁启云说,相比连环画,名人创作的连环画手稿的拍卖价格之高,可与书画相媲美。如早在2005年9月中国嘉德四季拍卖会上,著名画家程十发先生的彩墨中国画40开册页《召树屯和喃诺娜》连环画原稿,经过众多买家激烈的竞价,最终以1100万元落槌,连环画原稿首度突破千万元大关。2006年沈尧伊绘制的史诗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手稿以1540万元拍出,又一次创造了中国国内连环画原稿拍卖的最高纪录。在鲁启云看来,“连环画具有较强的叙事性、趣味性和艺术性,作为名家原始创作记录的连环画创作手稿,因具有收藏的唯一性,更是有着独一无二的收藏投资属性”。
时代背景造就“小人书”不同价格
鲁启云解析,目前连环画收藏投资群体以“50后”、“60后”、“70后”为主,这些群体收藏投资的意义远不止收藏品这么简单,更多地是承载着过去几代人对于童年的宝贵回忆。怀旧是当今过来人的一种情结,对于过去年代一些珍贵的记忆,特别是作为主要娱乐形式的小人书,以及电影等,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受益终身而不能忘怀。因此收藏怀旧、欣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画家精湛的线描技艺的同时,又能保值升值,以藏养藏。
在当今连环画市场的迷人乱象中,并不是每一种都值得收藏投资。鲁启云指出,连环画是时代的产物,翻阅手中的连环画,一幅幅富有时代特征的历史画卷就会展现在人们面前,收藏投资者可以参阅今昔,不过不同时代背景下的连环画价值也不尽相同。
民国时期即新中国成立前出版的连环画,多以历史名著、公案侠义、才子佳人题材为主,其中也包含儒学传统和道德教化的内容,一套32册的民国版的由陈履平绘画的《金台传》可拍出21万元的高价,不过因为稀少,这类连环画大多有价无市。如著名的《天宝图》、《地宝图》等,就有人花高价索求而无果,这些年代久远的连环画,有些无疑已成为文物级别的了。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1966年,是连环画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也是目前收藏投资市场的重点关注目标,尤以《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厢记》等古典精品为主,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深受读者喜爱,持笔作画的大多为我国著名绘画大师,连环画的艺术性也无可挑剔,近年来这一时期的连环画价格水涨船高。尤其是一些建国初期私营出版物,能保存如今品相完好的非常罕见,价格自然不匪。
文革十年,连环画题材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带有鲜明的革命色彩。以《红灯记》等十大样板戏连环画为代表,由于当时人们缺乏收藏意识,绝大部分连环画被丢弃,存世量非常有限,历史文物价值很高,目前也是市场的“宠儿”,升值空间颇大。但是到1986年以后,连环画出版日益增多,不少老一辈绘画大师也停笔收山,重印、再版的连环画为数众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收藏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