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文物建筑的腾退、保护与合理利用,地下文物和遗址保护,近现代优秀建筑与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旧城整体保护以及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工作,很多都还处在摸索阶段,历史文化价值和文化内涵尚需深入挖掘。
>>建议 名城保护见“物”见“人”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既要见“物”又要见“人”。重点在于保护城市的历史特色、地方特色、文化特色、民族特色和民俗特色,真实反映城市自身发展历程和历史文化传承,充分发挥首都城市人文资源和文化影响的作用。
具体来说,要分类引导,强化特色,始终坚持历史信息的真实性,培育具有首都特点的传统居住、文化和演艺、商业、餐饮等特色街区,使之真正成为弘扬首都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全面展示历史街区独有的文化魅力。
□探访
适应变化 书店主人考虑转行
杨梅竹斜街,这条拥有百年历史的大街曾经是历史上著名的商业街,经历百年变迁后,变成一条现代商业街。昨天下午,记者来到已经完成修缮改造的杨梅竹斜街。据悉,经过疏解后,杨梅竹斜街的三成居民搬离了旧城。
“祖辈几代人都住在这里”的石宽(化名)说他不会搬走。石宽家拥有一套50平方米的门面房,还有四合院。他利用门面房开了一间小书店。旧城改造 后,石宽感慨生活发生了改变,房子干净了,胡同宽敞了,“但老邻居也走了不少。现在多了很多游客和外国人,书店的生意不如从前”,石宽开始思考“是不是也 转型干点适合这条现代商业街的生意了”。
据了解,杨梅竹斜街1700户居民中有529户选择迁出。腾出的地方,一部分建设成了公共设施,另外20多座院落则引进以文化创意为主的商业,如非遗传承人工作室等。
难觅古韵 四合院里摆小吃摊
记者昨天下午来到东城区南锣鼓巷,在南北向700米的道路上鳞次栉比排列着数百商家。除少数几家老北京传统小吃店面外,时尚快餐店占了很大比例。
在景阳胡同附近,一家餐厅门口摆放着“老北京四合院免费参观”的标牌。从北门进入后,记者却发现里面经营着各色小吃。游人称:“本来想看看四合院长什么样,但一进来感觉到了室内小吃摊”。
店员说,“这里是老板两年前翻新的,除了顶部,其他格局都重新做了规划,原来的东厢房西厢房都看不出格局了。”
在帽儿胡同内,一位黄包车车主正在大门紧闭的文煜府前为租车的游客讲解其历史由来。大门左侧标示着“非开放单位,谢绝参观。”除“齐白石旧居纪念馆”“婉容故居”等少数古迹定时开放外,其余大部分古迹都大门紧闭,游客无法参观。
□相关新闻
商业味儿太浓
南锣鼓巷及什刹海 落选历史文化街区
市人大城建环保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历史文化街区要原汁原味儿保护。南锣鼓巷、什刹海因为商业味儿太浓而没有被列入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名单。
北京的旧城有居住区及商业区。什刹海地区和南锣鼓巷是居住区,可是开发以后,已经没有了原来的味道,背离了原有的特色。此次执法检查发现,目 前,旧城的保护和改造,实现了由开发主导向政府主导、由“大拆大建”向小规模、渐进式、微循环改造模式的转变,但主要采取自下而上推动具体项目带动保护的 方式进行,仍未跳出以商业开发就地平衡成本的改造模式。导致这些地区商业性开发程度高,但功能和人口却未能得到有效疏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