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阳县印(隋)
隋唐时期的敦煌印章
如果说南北朝时期的印章是因时局不稳,各地政权忙于混战,由于王朝短命而致使官方对印章的制作疏于管理,最终促使其呈现出芜杂面貌的话,那么隋唐及其以后的印章,则于严谨中平添一息率意、雍容与饱满的风貌。
这一时期的印章制度,摒弃了秦汉时期以印纽和绶色来区分等级的惯例,而是以印形和印面大小用以区别官署的级别层次。隋唐伊始,官职印多被鱼符所代替,从而使当时的印章出现了官名印与官署印并行的情况。而秦汉魏晋时期的官印,大多数是以官名印为主,极少出现官署印。
在敦煌遗书所呈现的官印中,隋唐时期的官印还有一个显著特点,表现在其较之秦汉与魏晋时期,有逐步增大的趋向,一般以5.3厘米到5.8厘米 见方,也间或出现长方印面。从目前出土的敦煌印文来看,大多是唐代至宋初的印文。这些印文,集中体现了隋唐时期印章的典型特征,作为唐朝中央官署的凭信, 其印面规格虽有微妙的区别,但其印风基本趋同。前者相对工稳,而后者结构相对松弛。
除了官印,在敦煌文书中,还可以看到唐初至宋初在文书中签押手续的现象。百姓写文立契,依赖于民间俗例,尤其是宗族势力和乡绅教化的自行约束 与维持,对它的实际监督管理主要在民而不在官。敦煌民间的这种画押习俗,其方式繁多,形式多样,粗略统计起来,其画押方式多达十余种。这些画押的显著特点 是,其形式不拘一格,具有因人而异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