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杂项 > 皇上,还记得宫里的那些宝贝吗?(组图)

皇上,还记得宫里的那些宝贝吗?(组图)

2015-08-28 13:43 文章来源:99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6.jpg

朗世宁的《纸本平安春信图》。

皇家收藏的劫难

尤要关注的是,自以利玛窦为代表的传教士明末进入中国以后,中西互动在清代达到一个新的高峰。以法国传教士李明、白晋,意大利画家郎世宁为代表,他们将西方最新的科学成果、绘画技法带入中国宫廷,使得当时的中国宫廷绘画、瓷器烧造、建筑、钟表等各个领域受到了欧洲风格的显著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坚持自身的历史和传统,通过不断巩固明末发展起来的抽象笔墨意趣,并上溯到宋明艺术历史与审美,在书画和瓷器烧造中寻求复古表现,则是同期宫廷艺术更重要的一股潮流。”谢晓冬认为,正是通过这种努力,在一系列宫廷鉴赏、艺术创作中,通过对上至商周两汉,下迄唐宋元明一系列经典意象的致敬,康雍乾三代帝王完成了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接续。

为配合本次展览,龙美术馆还举行了“重估与展望——盛清宫廷艺术史学术研讨会”。香港藏家林霄就“对乾隆收藏的评价”提出相关问题,比如相对于民间收藏,皇家收藏是否更好地保护了艺术品?皇家收藏对于艺术传承是否起到了更好的传播作用?这也许是重估清代宫廷艺术成就的切入口之一。

林霄认为,如果皇家收藏不能够转换成公共收藏的话,皇家收藏的积极意义也几乎不存在。“乾隆一万多件的书画收藏,除了偶尔邀几位文臣陪他看看,基本是供他一人把玩,临摹、题字就是他的玩法,可见他是将这些艺术品作为他的私人玩物。”在林霄看来,皇家收藏是否更好地保护了国宝?其实这是个伪命题。历史上恰恰是数次皇家收藏的劫难造成了传世艺术品的集中毁灭。林霄说,“乾隆之前最大规模的皇家收藏是宋徽宗,《宣和画谱》收录了王羲之243帖,王献之89帖,估计其中已经很多不是原迹了,但其中真迹一定还有,可惜到今天一件也没有传下來。这是关于王羲之父子的最后一次记载。皇家收藏的结局,基本都是聚集一批销毁一批。折腾几次,王羲之真迹就这么彻底消失了,倒是唐太宗、武则天叫人临摹、双钩廓填的复制品,用来赏赐给大臣、送给日本遣唐使,这些摹本一部分留存到了今天。”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