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市场 > 艺术品价格泡沫被迅速挤压 名家名作少人问津

艺术品价格泡沫被迅速挤压 名家名作少人问津

2015-09-01 08:19 文章来源: 北京商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失真的艺术品价格 

艺术品历来以高投资、高回报的特性成为经营者的资本游戏。艺术品市场化将这种属性无限放大,大量的热钱涌入、新藏家的入市、拍卖及画廊的井喷式发展,使得市场对艺术家追捧也达到了疯狂的程度,由此导致了炒作艺术品价格现象直线蹿升。但在市场调整的背景下,这种价格泡沫被迅速挤压,曾经在市场上被热捧的名家名作,如今少有人问津,价格也是不断下滑。专家指出,短期的、未经检验的艺术品价格体系,其隐含的泡沫必然为市场带来很大的投资风险。

价格虚高 炒作现象严重

在资本全面介入艺术市场的当下,艺术品的价格一直是一件让人津津乐道的事情。以书画为例,同样一位艺术家的作品价值与他的身份地位、圈内的影响力有关,却很少去关注作品本身的内在艺术性。

于先生从事艺术品交易多年,对于当代画家有着较为客观的了解,“相比古代及近现代的名家,当代艺术家作品价格攀升很快。这主要与艺术家在某一阶段展览、宣传及拍卖的价格有关”。

在艺术品市场上,炒作艺术品价格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一次展览、一次拍卖,或者因为一篇名家的评论,都可能带动价格的提升。圈内人士指出,一些艺术家和画廊在不厌其烦地进行着价格的游戏。“首先让评论家给他写文章,不断地展览介绍自己的作品,接下来把作品再拿去拍卖,以高价位买下自己的作品,以推高价格,通过媒体持续不断的炒作,增加在艺术市场的曝光度,这样做的目的是给公众定个价格榜样,然后顶着价格的光环去营销自己的作品。”

正因如此,市场上出现了当代艺术家比古代名家作品还要贵,但在市场上少有人问津的现象。巨大的价格落差让很多藏家经常看不懂,“一幅作品,在市场上几万元,但到了拍卖会里往往会炒作到几十万,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与此同时,收藏家的收藏标准正在发生着变化。“现在的藏家买画不是看作品,首先看的是名头,是不是国家级会员,是哪的研究生,有没有升值的潜力,以价格评判作品的好坏。”一位画廊老板对此感到非常的无奈。

在这个一哄而上的市场上,艺术家、投机分子、中间商和评论家们靠着大量的资金,想尽了各种办法来创造各自的需求。

市场跟风 加剧收藏风险

业内人士指出,当代的艺术品市场跟风现象严重。当齐白石、黄胄、徐悲鸿等名家画作步入亿元大关时,艺术市场巨大的价格号召力,很多人开始蠢蠢欲动,不惜花费大量的资金进行艺术品价格的炒作。对此,范迪安曾表示,“当他们的作品市场反映平淡,创作理念和积极性就会被左右,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国内许多画家还充满艺术理想,但现在很少有人谈这些。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艺术创作会变成跟风市场”。

拍卖会作为艺术品交易的一级市场,虽然是一个公开竞价的平台,但在某些艺术家那里,正在成为暗箱操作的舞台。尽管艺术家自己也知道拍卖中价格是炒作出来的,很多不具可信度,但他们依然乐此不疲地热衷于此,艺术专场、拍卖纪录频频刷新等新闻不绝于耳,尽管作品少有人问津。艺术品价值已然被虚炒的价格所左右。

不可忽视的是,这种价格炒作带来的恶劣影响,不断在艺术圈蔓延。“对于艺术家来说,相同级别的画家,谁也不想落价,因为拍卖是一个重要的标杆,他们也要通过拍卖来自觉地提升自己的作品价格,这成为艺术圈的一个常态。”藏家张卫表示。

与此同时,还未成名的艺术家,也在跟随拍卖的行情进行自我的标价,同时艺术投资机构携带大量资金炒作,几方合力烘托下的艺术市场,共同造成价格疯涨假象,这正在成为一种恶性循环,其带来的市场风险是不言而喻的。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