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红木 > 《遵生八笺》里的养生家具(组图)

《遵生八笺》里的养生家具(组图)

2015-09-09 12:20 文章来源:新浪收藏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明 仇英《桐荫绘静图》类似高濂所说的“倚床” 

明 仇英《桐荫绘静图》类似高濂所说的“倚床”

工艺书斋 4P

《遵生八笺》里的养生家具

文/陈桂湖

核心提示:

高濂的《遵生八笺》,是以清修为宗,以起居饮食,丹药医术为律,而以出尘遐举为尊。他把人的一生放在修心以悟道的前提中,辅助以各种起居饮食、药理方术和艺术陶养,共写了八个方面的内容,故名为《遵生八笺》——这是一本把人生的一切都涵括无余的生活指南。

在中医的典籍中,有一本非常重要的书,叫《遵生八笺》,作者是明朝的高濂。这本书也记载了许多有趣的家具,本文将结合对书中内容的介绍来讲这些家具的特征和功用,以飨读者。

养生在道不在术

  之所以说《遵生八笺》重要,并非从它风行至今的影响力的角度来说,而是因为这本书内容广博深刻,文采斐然。高濂把古往今来的养生知识从深到浅,悉数载于书中,是一本非常难得的养生奇书。可以说,这又是一本中国古人奉献给我们的精神大餐,有心的读者,需要获得养生的指导,只要细读这本书,就完全足够了。

中国古人并没有像我们今天这样,把学问分门别类做考证、研究,并以此为得。古人是把学问统称为“学”,“学”的基础是承认人生和自身的不足,“学”的途径是对自心的完善,而“学”的目的,则是为了彻底解决各种迷惑,达到心地如清风明月般的圆满自然。因此,古人的学,是内求而非外骛。《说文》上说:“学,觉悟也”,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解释“学而时习之”之“学”:“学之为言效也。人性皆善,而觉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也。”因此,古人著书立说,是自己对于人生大案先明了无余,而后才敢“立言”以便与人共享人生的幸福圆满之道。

高濂著《遵生八笺》,缘起颇为特殊。书首是屠隆所作的序,屠隆说高濂:“少婴羸疾,有忧生之嗟,交游湖海,咨访道术,多综霞编云笈,秘典禁方。家世藏书,资其淹博,虽中郎(指蔡邕)至赏,束皙(西晋文学家)通微,殆无以过。乃念幻泡之无常,伤蜉蝣之短晷,悟摄生之有道,知人命之可长,剖析玄机,提拈要诀,著为《遵生八笺》。”

也就是说,高濂年幼时身体羸弱,从而对于人生之苦有深刻的悲伤,于是寻医访道,博览群书,最后将其一生真切的了悟辑成一书,是为《遵生八笺》。

屠隆在序言中接着又讲到了一则修心上的公案。他说,或许有人会疑惑说,大道以虚无为宗,包括身体在内的物象世界,在道的意涵上都是染着累赘,可高濂的书,却叙写了各种居室运用,医方药理,静坐导引,宝玩器具,以及书画香草花木诸般,这不是“背道而驰”吗,谈何“遵生”呢?

屠隆回答说,那也不是这么理解的。他说,人心原有虚空般的清净之本,只因外驰纷拿物态,所以汩没已久,不能觉悟,如今要溯源复本,却茫然无所依从。高濂著《遵生八笺》,也与葛洪、陶弘景之著医术无异,其言说都是指导人们修心悟道的津梁,而不是要人们汲汲然拘泥于物象。屠隆所说的正如禅宗中的一个譬喻:人们之所以需要修道上的种种方法,就像一个人手中有刺,因此需要另一根刺把手中的刺挑出,待到手中的刺挑出以后,两根刺都不需要了。

屠隆的序是点睛之笔,无愧为高濂的同道好友。高濂自己在书中说:“遵生者,尊天地。”又说:“故余《八笺》之作,无问穷通,贵在自得,所重知足,以生为尊。博采三明妙论,律尊生之清修;备集四时颐养,规尊生之调摄;起居宜慎,节以安乐之条;却病有方,导以延年之术;虞燕闲之溺邪僻,叙清赏,端其身心;防饮馔之困膏腴,修服食,苦其口腹;永年以丹药为宝,得灵秘者乃神,故集奇方于二藏;隐德以尘外为尊,惟遐举者称最,乃录师表于百人。”

因此,高濂的《遵生八笺》,是以清修为宗,以起居饮食、丹药医术为律,而以出尘遐举为尊。他把人的一生放在修心以悟道的前提中,辅助以各种起居饮食、药理方术和艺术陶养,共写了八个方面的内容,故名为《遵生八笺》——这是一本把人生的一切都涵括无余的生活指南。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