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蓓作品《霸王别姬》
贞观年间出土的“绢木女舞俑”和官木俑就是其发展的证明,“绢木女舞俑”分别梳理不同发式、装饰、姿态栩栩如生,表现了唐代绢塑造型艺术的高度水准。“官木俑”全部着装黄色花绫袍、黑腰带。
“绢人”在古代的发展
杜蓓认为,绢人在唐代得到长足的发展,其人物设计、整体造型的塑造逐步成熟,随着鉴真和尚东渡,绢人技艺也传到日本,现在日本的美术人形的部分技艺就是仿制唐时的工艺。
北宋时民间开始把绢人运用在大型活动中,宋人吴自牧撰的《梦梁录》中就有以绫绢塑人形的描述,“剪绫为人,裁锦为衣,并以绢绸彩结成人形”••••••此时的绢人技艺已有了惊人的表现和一定的规模。
元以后,中国古代民间的绢塑工艺不断发展,除了绢人,绢花也开始流行与民间。
明时,绢人、绢花、宫灯、“夹纱灯”百花齐放,制作技艺也非常成熟。
到清代,内务府御用工厂所设各种作坊中即有“花儿作”,后陆续流于民间,康乾时期,北京崇文区花市一带“各街、市花庄及住户营花者约占一千户以上”。至清中叶,当地住户多以造花为业,乾隆四十年(1775年)以前即有“花儿市”之名。
一直到民国初期,绢花依然生意兴隆,而绢人由于其技艺的高难度,则只在宫院显贵处见到,没有得到像绢花那样的普及程度。至1937年后,由于战乱不断所有绢塑工艺行当都开始日渐衰落,后几近绝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