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馆藏文献展”不久前在国家图书馆开展,拨开历史的迷雾,首次面向公众揭秘国立北平图书馆(国图前身)古籍善本南迁、运美等史实,展现了一个完整而饱满的“抗战中的国图”。
“抗日战争期间,国立北平图书馆为避日军战火洗劫,将部分珍贵馆藏辗转运往上海、南京等地,并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将部分珍品运往美国国会图书馆寄存。整 个过程历时10余年,地迤万里,远赴海外,异常艰辛。”在日前召开的抗战时期古籍抢救保护史迹研讨会上,国图展览部主任林世田向大家讲述了那段几乎不为人 知的“国图往事”。
没有留下一张照片的“硬仗”
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事变接连发生,由于日军的狂轰烂炸,导致商务印书馆、东方图书馆惨遭毁损,为保护国家重要文物的安全,当时政府下令将珍藏在故宫博物院、国立北平图书馆等机构的珍贵文物、古籍南迁。
起初,国立北平图书馆选择了北京及周边城市天津的三家有外国背景的机构来寄存珍贵典籍。“这是因为战乱时期,善本南迁道阻且长,存在许多风险。南方潮湿多雨的天气也不利于古籍文献的储藏保存。此外,此时平馆领导还对当时的局势抱有一线的希望。”
但是,这“一线希望”不久后就被打破了。1935年华北事变爆发,北平的形势日趋严峻。当年11月,教育部密电北平图书馆希望用秘密的方法将善本移存南
方,以策安全。1935年底、1936年初,北平图书馆克服重重困难,在经费极其紧张的情况下,把600多箱善本古籍,包括敦煌遗书等珍贵古籍文献分批南
运,寄存于上海、南京。
这段历史史料不多、存疑不少,“故宫南迁留下了大量图片资料,但国立北平图书馆善本南迁过程,却只有一张图片存世。这还是在善本到达美国之后,由美国国会 图书馆报道的。对于北平图书馆来说,这是一场保护古籍的‘硬仗’,但由于在保密情况下进行,却在大陆没有留下一张照片,也没有一篇公开的报道。”林世田告 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