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人估计不太起得来,因为他死后下葬时,怀里就抱了一只鸡鸣枕。大家习惯叫他“营盘美男”,对,就是那具著名的男干尸,和著名的“楼兰美女”很登对。这次展览,美男穿的一身衣服也来了,古代东西方文化如何交融混搭,看看他的华服就明白了。
他上身穿了一件毛织物,上面织了两排卷发裸体男子,手持长剑盾牌,在石榴树下跳舞,这是典型的希腊风。而下身配的裤子,画风突变,丝博馆的修复师一检测,发现居然是用丝绣的。“这个丝很有可能是新疆当地生产的,所以我们可以说丝绸的生产技术已经传播到新疆一带。”赵丰说。
有年代的迷你香囊
枕头讲究,就算是一只迷你香囊,也要花心思。
人们在尼雅遗址的一座古墓里就发现了一只。锦的颜色,很特别,黑白红黄绿,五色织锦,属于最高级别。这还不够,上面又织了鹿纹,倒有点萌。这还不是它最重要的地方,再仔细看,锦上织了四个字:元和元年。
元和指东汉,元和元年,就是公元88年。这是在新疆出土的汉代织锦里,唯一织出年份的。赵丰说,尼雅、楼兰很多墓里不像中原的墓有墓志,所以你根本不知道确切的年份,也不知道死者是谁,但这一件刚好把年份织进去了,非常难得。
战国的凤鸟纹
在这些潮品里,小记发现一件东西,有点“反常”。
这是一件新疆出土的刺绣残片,上面隐约能看到凤鸟纹——凤是中原的传统图案,很明显,它从丝路上一路“走”来。但是,记者一看,年代写的是战国,这么古老。
赵丰说,这件刺绣就是明证,“这说明在张骞通西域之前,我们的丝绸已经到了新疆。”
“丝路之绸:
起源、传播与交流”大展
展期:9月15日~10月15日
地点:西湖博物馆(杭州市上城区南山路89号,就在钱王祠南侧)
提醒:这次大展,展期只有一个月。因为展品是丝博馆从全国26家文博考古机构精心挑选而来,大部分来自大西北。丝织品很娇贵,大西北环境干燥易保存,杭州比较湿润,专家们怕它们水土不服,所以展期只限定了一个月,要看的话要抓紧时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