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号称是中国最大群体的收藏门类,却是乱七八糟的价值观横行,加入这个收藏队伍的话,你除了三观尽毁、资金沉底,也不会有别的收获。我说的是——集邮,一个原本健康、高雅、能长知识的收藏门类,如今却是一堆貌似繁荣的巨大泡沫,如果说,当下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整体看空的话,那么首当其冲的就是邮票投资。我总结了一下,集邮界目前的大致伤情如下——
一、一张几十年前的纸头,居然要求四个角挺拔笔直
品相,这个被集邮界一向重视的问题,如今已被炒家利用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一套邮票,全品的(没有任何缺陷)比上品的(有背胶黄等极其微小缺陷)贵了一倍。利用全品的诱惑,炒家屡屡抬升邮票价格,尤其距今三四十年以上的老邮票。新中国邮票中的第一身价(除了错票、未发行邮票)是1963年发行的《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近年来最高价格达到16万元,目前回落到11万元。对了,赶紧去家里床底下多年不动的邮册里翻翻看,你有没有这张小型张。
但这个11万元的要求是什么?要求是这张摆了50多年的老纸头,必须票面亮丽如初,四个边角挺直,背面必须是当年的原胶,而且不能有一点点发黄,还不能有任何折印,换句话说,一个50多岁的女人必须和她少女时一模一样,才能叫全品。一旦在票面完美漂亮之外带了点小问题,比如背面原胶略微发黄,轻微折印等,就立马变成了上品,价格最多也只有六七万了。
对全品的苛求,培养出当今集邮界的一大审美洁癖,炒家在不断加深对全品的价值认同之际,便把小小一张老纸头炒出了天价。
说实话,我还真不敢拥有这张全品梅兰芳小型张,就怕稍微一闪失,好几万就没了。
二、不看画面,专门收集边纸上的厂铭和色标
集邮界也的确是长期追求四方联、边纸、厂铭、印刷色标、号码等邮票之外的附加值。但以前,虽然讲究这些,但集邮门市部和邮商在出售时,并不对带边纸的邮票加价,或者加价甚微。然而近20年来,邮票本身没什么追求了,全追的边纸,到目前已是价值观完全颠倒。比如,一套带厂铭的邮票比裸票(没有任何边纸的邮票)贵将近一倍;还有些人专门集邮票边纸上的印刷色标,以一套邮票每枚色标一样,或者色标完全不同为极致目标。
不知道这种价值观是怎么造成的,但它和怪癖已经没什么两样。为了这样的怪癖,集邮者必须付出比裸票高好几倍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