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件窖藏瓷器年代及窑口浅析
根据出土瓷器的特征分析判断,这七件瓷器中的前两件(即图1、图2)应为青花瓷器,另五件具有“紫口铁足”且有开片纹的瓷器,应为“类哥窑”瓷器(即图3 至图7)。
1、两件青花瓷器所属时代及窑口分析
图1、图2 这两件青花的发色均较为艳丽,青花着色深处可见小铁斑,具有典型元青花的特点。青花菱花口盘盘口沿绘的一圈卷草纹、盘内绘的两束莲花,青花匜内外壁饰的一圈卷草纹、内底绘的折枝花卉纹,都是元代青花瓷器中常见的装饰。
安庆出土的窖藏青花匜与1955 年合肥孔庙元至顺癸酉年窖藏出土的金银器比较,“青花瓷匜器形与银匜相同,其腹间的纹饰与银果盒圈足上的带形卷草纹相同;青花菱花口瓷盘边口上的青花也与 银果盒圈足上的带形卷草纹相同”(见1986 年第6 期《文物》胡悦谦《安庆市出土的几件瓷器》)。同时,青花瓷匜与银匜的流下方都有一卷云形小系,与1982 歙县人民银行工地窖藏出土的一件青白釉瓷匜流下的一个环形小系形制很相似,而后者同时出土的卵白釉瓷器和蓝釉瓷器均为元代(见1988 年第5 期《文物》叶涵鋆、夏跃南、胡承恩《歙县出土两批窖藏元瓷珍品》)。
青花瓷共认的产地是景德镇,从地理位置上看,安庆距离景德镇较近,水陆交通便捷,人文气息相近。元代景德镇瓷器外销主要有“两条
运输主干线,其中第一条是‘南瓷北输’主干线,这条瓷运线与元代南粮北运线基本相同,即由江西景德镇昌江经赣江,经鄱阳湖入长江,再由
长江进入京杭大运河,直达元大都(北京)通州惠通河码头”(见2011 年第9 期《东方收藏》孙欣的《探寻元青花的流向“方位图”》一文)。安庆作为长江上的重要港口,地处鄱阳湖下游、京杭大运河上游,正处于“南瓷北输”这条主干线 上,元青花瓷器因此流入安庆也就不足为奇了,而成熟的青花瓷是元代中晚期才出现的,因此,上述安庆出土的窖藏两件瓷器应为元代中晚期景德镇窑所出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