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杂项 > 有关开元钱星月图案的传说与考证(图)

有关开元钱星月图案的传说与考证(图)

2015-10-28 11:30 文章来源:99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最早的传说在唐代就有,认为月文是唐太宗文德长孙皇后留下的指甲痕。唐玄宗时,诗人郑虔在其所着笔记《会粹》中就提出此说。虽然《会粹》一书已失,但在《唐会要》卷八《泉货》中还可以见到相关记载:“武德四年七月十日,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其钱文,给事中欧阳询制词及书,时称其工…郑虔《会粹》云:询初进蜡样日,文德皇后掐一甲迹,故钱上有掐文。”说的是当时担任给事中的欧阳询向皇帝进呈“开元通宝”蜡制钱样时,文德皇后无意中在蜡样上掐了一下,留下一个指甲痕。负责铸钱的官员和工匠都不敢妄加改变,于是铸造的钱背上就留下了月牙状的甲痕。

由于“开元通宝”是从唐高祖武德年间开始铸造的,因此后来还有人提出是唐高祖窦皇后留下甲痕的说法。五代时的凌瑶在《唐录政要》中即持此说。也许觉得长孙皇后、窦皇后还缺乏浪漫色彩,再加上错误地认为开元钱是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所铸,还有人搬出了颇具戏剧性的历史人物杨贵妃,认为开元钱的甲痕是杨贵妃掐的,也许这样的传说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吧!这种说法在北宋就十分流行,以至于金朝诗人李俊民在一首名为《翦爪》诗中就这样写道:“袖里纤纤只合存,如何春笋不嫌髠。金钗坠后无因见,藏得开元一捻痕”(《庄靖先生遗集》)。

更有趣的是,宋人叶大庆《考古质疑》卷三还记载了一个更为离奇的故事:“开元皇帝时,有人诈作神降,帝问有何所求,其人乃云欲得钱百万。帝乃特铸开元钱与之。以为之别,俟其出用,则可捕矣。其后将出,罪人斯得,所有爪甲,乃钱样将上,贵妃以爪掐之。帝命勿改,以为之别。故至今有甲痕也。此其说尤为诞妄,不知何据而云。”

历史上的钱币专家都认为,把钱背的月文说成是皇后的甲痕是没有根据的,而传说它是杨贵妃的甲痕,更是无稽之谈。当代学者认为,开元通宝的月文可能只是一种标记而已。古代铸造钱币,在钱币背面添铸一些标记,如月文、星文、云文等,可能是作为装饰用,也可能是用来表示铸造地的地名,或作为铸钱炉别记号。铸钱时作为炉别标记,是为了区分不同工匠所铸之钱,作为统计数量、追究责任的依据。这种做法不是唐代首创,在先秦的圜形钱上就已经出现了,以后历代钱币上也多有所见。

然而笔者更认同货币史家彭信威的观点,开元钱上的月文可能是受了外来的影响用以装饰的记号。新月在西方社会有一定的意义,两角向上的仰月(上弦月)象征进步和成功,因为新月总会慢慢地丰满,最后变为满月。古希腊和古罗马曾铸行过背面带星月文的银币。波斯帝国在六七世纪铸造的银币,正面和背面都有星月文。中国自南北朝以来,同西域的接触十分频繁。南北朝时期,西域的金银就曾流入中国。唐代同波斯、大食、突厥的关系特别密切,所以开元钱上的月文和星月很可能是受了他们的影响。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