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 窑变釉弦纹瓶
窑变釉
窑变釉是清代雍正时期仿宋代钧窑而创烧的一种高温颜色釉,釉色比钧釉更加绚丽多彩,变幻万千。窑变釉烧造工艺,据成书于雍正年间的《南窑笔记》载:“其钧 窑及法蓝、法翠乃先于窑中烧成无釉涩胎,然后上釉,再入窑复烧乃成。惟蓝、翠一火即就,钧釉则数火乃得流淌各种天然颜色。”此种窑变釉采用两次或多次上釉 的方法烧成,将各种不同颜色的釉融合为一体, 在不同的窑内气氛中呈现出多种美丽的釉色,交织在一起,形成千变万化的缕丝状线条或斑片,奇妙无比。该窑变釉一直延续烧制至晚清。
清雍正 斗彩如意耳蒜头瓶
雍正斗彩创新
清代斗彩以雍正朝最有成就,在纹饰布局,色彩配合和填彩工艺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突出成就具体表现在:一、仿制明代成化斗彩的成功,所仿成化斗彩罐、鸡缸 杯、马蹄杯等几乎可以乱真;二、突破了过去单纯的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结合的传统工艺,将粉彩与釉下青花结合在一起,使斗彩变得更加秀丽诱人。以粉彩代替 传统五彩而形成的斗彩是雍正时期的创举,雍正斗彩瓷器代表了清代斗彩瓷器的最高水平,由于在画面中引入了粉彩、金彩,从而形成了斗彩加金彩、斗彩加粉彩的 新工艺,这是对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相结合的明代斗彩瓷器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