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红木 > 家具材料的魅力:光泽与透明(组图)

家具材料的魅力:光泽与透明(组图)

2015-11-06 13:27 文章来源:新浪收藏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二)穷人的艺术

在威尼斯家具的涂饰技术也有所创新,成为18世纪仿亮漆家具的生产中心。意大利自制的涂料与东方的大漆相比,虽然质量较差,但在装饰效果上却有独特的魅力,显示出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涂料意大利语为Lacca Contrafatta,其涂饰方法是先在家具表面着色,然后贴上中国题材的彩绘剪纸,最后罩上清漆。它与大漆相比不但操作简单,而且整体效果华丽,适合意大利人的审美意识,受到中等阶层以下人的喜欢。后来有人就将这种起源于西方的装饰手法称为剪纸装饰(Decoupage,台湾称为蝶古巴特)。这种方法满足了当时的市场需求,让不是贵族的一般大众也能够拥有典雅的东方艺术家具。但是,这种方法只能制造出仿制产品,史称“穷人的艺术”。

这种穷人的艺术所追求的就是明亮的光泽。

农村人喜欢光亮照人的“镜面”家具,因为农村有广袤的田野、无边的绿树,他们希望用家具的光亮来点亮他们的生活,实现“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这种现象被城市人称为“老土”。

可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前,城市人的家里也摆着铮亮的家具,有人甚至将这种家具称为钢琴漆家具(其实多为聚酯漆)。后来,随着城市高层建筑的兴起,大街两侧排满了玻璃墙建筑,再加上环境污染、噪声不断,人们开始烦躁,回到家中希望能获得静谧的环境,于是亚光家具大行其道,甚至有涂饰蜂蜡的家具。农村人看不惯这种现象,说你们买的都是旧家具。

头发光黑不行,还要打上发蜡,呈现光亮,这才有气派。

汽车光名牌不行,还要打上上光蜡,这才显得华丽。

这就是光泽在生活中的魅力所在,这就是光泽的哲学理念。

透明的魅力

玻璃这种无机物,在西方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据说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埃及就开始使用玻璃器皿。

(一)玻璃从显赫高贵到制造成本下降

  12世纪,西方出现了色彩玻璃,镶嵌到教堂的窗户上,在教堂内形成一种庄严肃穆而又显赫高贵的气氛(图3)。

图4 西方人将色彩玻璃镶嵌到教堂的窗户上

图3 西方人将色彩玻璃镶嵌到教堂的窗户上

13世纪的威尼斯,玻璃制造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改良。到了14世纪,威尼斯已经成为欧洲的玻璃制造中心,很多以玻璃制成的餐具、器皿等都是来自威尼斯。1450年,威尼斯穆拉诺(Murano)岛上的玻璃制造专家贝罗维埃罗(Angelo Beroviero)首先发明了用水银和锡箔制造镜子的技术,能够生产大幅面的镜子。这样一来,卧室中又出现了大型的壁镜,并且镜框都采用豪华的雕刻装饰。壁镜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室内装饰手法,室内装饰元素更加丰富多彩。

威尼斯人严守镜子的制造技术,如果有人把镜子的秘密泄露给外国人,就要被处以死刑。根据威尼斯政府的法令,所有的玻璃作坊都要搬到穆拉诺孤岛上去,外国人不准进入。17世纪中期,法国人收买了穆拉诺岛上的四名工匠,镜子制作技术流传到法国。1688年完工的凡尔赛宫镜厅,长76米、高13米的长廊,一面是面对花园的17扇巨大的落地玻璃窗,另一面是由400多块镜子组成的巨大镜面。天花板上还有24个巨大的水晶吊灯,形成了金碧辉煌的装饰效果。

到了17世纪,玻璃已经完全取代了窗户上的油纸和平纹细布。由此可知,制造成本已经下降到了一定程度。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