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博物馆教育:如何把观众变用户

博物馆教育:如何把观众变用户

2015-11-11 12:22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长期以来,我国将博物馆定义为“收藏机构”“科学研究机构”和“教育机构”,但是,我国博物馆对研究的重视远超对教育的重视。教育形式也仅仅局限于讲解。“国内博物馆与国际越来越接轨,但多年的习惯岂能在短时期内改变?”肖岩反问。

可喜的变化是,目前国内博物馆界正在向教育功能倾斜。收藏、研究、教育是博物馆的传统“三宝”。2008年,国家文物局制定的《博物馆条例》征求意见稿出台,将“研究、教育”功能置顶。到2015年,《博物馆条例》正式颁布,“教育”功能又被提升到了“研究”之前。

“虽然只是顺序的调整,但这表明了国内对博物馆认知的提升。最初,博物馆只要把藏品保护好,让观众有地方看,基本就完成使命。但现在更加突出其为公众服务的特性。”上博教育部主任郭青生说,“博物馆办展览,展示的是过去,落脚点应该在今天和未来,要让大家能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有所启发。”他透露,国家文物局近年在对博物馆的评审工作中,已经将教育以及相关的权重提升到60%以上。

从以藏品为中心到以观众为中心,是世界博物馆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在美国旧金山的亚洲艺术博物馆门前,记者偶遇了旧金山阿拉莫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们,他们刚结束当天的博物馆之旅。该校老师卢恩介绍,学校每年会组织两到三次来艺术、科技或历史博物馆参观的课外活动。助教艾琳尼展示了孩子们在博物馆参观中,学习制作的日本折纸手工。

在国外,博物馆一般是学生的第二课堂,与学校的联系十分紧密。据悉,卢浮宫每年接待的学生团体在所有游客中占比巨大,为学生提供教育也是卢浮宫的优先事项。为此,卢浮宫特意根据馆藏内容为幼儿园、小学、初中等不同年龄层的学生设计了10条教学路线,供学生游览。以去年为例,67.5万学生、2.7万个学生团体参观了卢浮宫。卢浮宫学院艺术史专业学生洁华介绍,每个星期,她的学校都会安排两节课在卢浮宫或者奥赛等博物馆的作品前教授。此外,卢浮宫学院作为主要的对口院校,每年也会与卢浮宫合作,让相关专业的学生到馆内做义务讲解。

法国博物馆对讲解员的考核十分严格,轻易不接受志愿者。卢浮宫内的专业讲解员往往是学习艺术史和掌握多门语言的专业学生,他们在获得学位后,要经过一年时间的培训并通过卢浮宫的考核,才能获得讲解资格。想要成为志愿讲解员,需要针对作品撰写讲解稿,然后递交到卢浮宫博物馆负责公共教育的部门审核,并在参加过几场筹备会议后才能具备讲解资格。为了帮助观众从不同角度理解作品,志愿讲解员的专业也不尽相同,比如就曾经有过医学专业学生和艺术史专业学生共同讲解。

细分观众,则是国外博物馆的另一大特色。对于一些特展,卢浮宫还会设计针对不同受众的宣传册。比如目前在展的“未来简史”,就分为专供儿童和面向一般观众的宣传手册。

博物馆外,为了更好地连接受众,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也是费尽心思。打开官网,专门有一个“教育频道”,里面罗列着282件艺术作品的图文介绍、453个视频、179条相关背景资料,还有为不同年龄学生设计的106节课或活动,每一节课都附有详细的教案、演示文稿和活动指南。

目前,先进的理念在一些博物馆已经初见成效。据北京市教委基础教育一处副处长王蕤介绍:“去年北京市政府已颁布文件,要求全市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高年级和初一、初二年级学生将10%的课时用于学校课堂以外的社会资源单位,博物馆就是重点场所。”

“国博的教育体系分两类,一类是一次性的单独主题,主要面向成人;一类是社会教育,面向学生梳理课程体系,根据学生年龄层再细分。不强化学科教育和技能,而是培养孩子多学科综合运用能力。”黄琛说。另据陈克伦介绍,上博与上海几所学校也有紧密联系,每次举办展览前都会向合作学校寄文化包,帮助学生了解展览,“但因为学校课业多等现实国情,合作还不太顺利,博物馆在与学校的联系上还要想更多办法。”

“从以藏品为中心到以观众为中心,是全世界博物馆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上博馆长杨志刚认为,“博物馆要树立公共意识与服务意识,无论是展览还是公众活动,都要从博物馆和公众两个维度去考量,尤其要首先考虑公众的诉求。”

(综合本报记者李晓宏、王远、陈星星、曹玲娟、王珏、康岩、管璇悦报道,实习生杨曦参与采访)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