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拍卖 > 115万:广绣拍卖最高价今年诞生(组图)

115万:广绣拍卖最高价今年诞生(组图)

2015-11-24 09:03 文章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清乾隆 广绣花鸟屏风 雅昌供图■清乾隆 广绣花鸟屏风 雅昌供图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今年3月,一件“清乾隆 广绣花鸟屏风”以115万元人民币成交,通过雅昌数据显示, 这一件拍品成为了广绣历年拍卖成交价格最高的一件。随着市场的关注以及广州首推的两条非遗旅游专线,广绣这门独具特色的手工技艺价值重新得到了发掘。广州 华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古董珍玩部总经理周沐沄称“古代广绣作品在收藏市场的份额仍然很小,有好的作品仍不缺乏市场号召力。”

在近日广州首推的两条非遗旅游专线中,其中一条便包括广绣,广绣在相关部门的推动下,终于逐渐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中。这是继去年成立的“广东首个民间刺绣研究院”之后,又一让广绣得到关注的事件。市民可以一边搭乘专线,一边欣赏广绣的艺术魅力。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3月,华艺国际春拍的“古董珍玩-瓷器·玉器·工艺品”专场中,一件“清乾隆 广绣花鸟屏风”以115万元人民币成交,通过雅昌数据显示,这一件拍品成为了广绣历年拍卖成交价格最高的一件。

周沐沄接受收藏周刊记者采访时分析介绍,出现高成交价有它的特殊性,“此屏风出身显赫,为欧洲贵族旧藏,四块屏风体量硕大,所绣图案各异并保存完好,存世量极少,凭地方特色浓厚的特点,备受本地藏家认可。”

也有行内人士表示,随着有关部门的重视以及民间力量的推动,广绣的价值将被持续深挖。“因收藏群体的壮大,将陆续使得曾经不被重视的艺术门类的市场价值逐渐被挖掘。” 

但周沐沄则表示,古代广绣作品在收藏市场的份额仍然很小,有好的作品仍不缺乏市场号召力。但精品难觅,大多数已被国有机构所藏,或仍在海外未受收藏界重 视。对此,他呼吁“国有机构配合社会需求加大广绣的推广展览,假以时日应为继广彩、石湾陶等广东的代表性工艺后,又一颗璀璨明珠在南粤大地发光发 热。”   

西汉时广州刺绣生产已有相当规模

与其他四大名绣一样,广绣的起源也是来自于女性闺阁之技。

关于广绣的历史渊源,学界似乎存在分歧。在广州发掘的南越王墓中,数量众多的丝织品中的刺绣,表明了西汉时期广州本地的刺绣生产已有相当规模。也有学者认为这是迄今有关广绣发现年代最早的考古资料。

但从有文献可以考证的历史则在唐代,唐人苏鹗《杜阳杂编》记载道,南海14岁姑娘卢眉娘于皇宫中在一尺绢上绣《法华经》7卷,字如粟粒而点画分明、细如毛发。由此可知,唐代南海郡(今广州)已有技艺精湛的绣女。因此,又有一部分学者常以唐代作为广绣有确切纪年之始。

到了宋代,民间日常已广泛应用刺绣品,其中的欣赏品的工艺日臻成熟。广州也逐渐成为全国最大且唯一官营外贸港口。

明代时广绣之名传至欧洲

据资料显示,明代时,广绣就开始得到外国人的认同。正德九年(1514年),葡萄牙人在广州购得龙袍绣片回国,得到国王厚赏,广绣之名遂传至欧洲,绣品从此输出国外。

后来,广绣开辟了对外贸易活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亲自倡导成立英国刺绣同业公会,按广绣作坊形式组织英王室绣庄,工人也是学广绣招收“男工”,王室 绣庄从中国进口丝绸和丝线,加工绣制贵族服饰;英王查理一世倡导让广绣艺术传播英伦三岛,并动员国人种桑养蚕,当时广绣被西方学者称誉为“中国给西方的礼 物”,英、法、德、美各国博物馆均藏有广绣。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