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陶瓷 > 揭秘瓷器的十大造假手段 (组图)

揭秘瓷器的十大造假手段 (组图)

2015-12-08 13:03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整理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七、老胎后刻款

众所周知,在很多古代瓷器中,都会在他的底部刻写上相应的款识,从唐代的宫廷供瓷开始就逐渐在瓷器的底部刻有相应的称呼,到了宋代在越窑和建窑中更为多见。自明代开始,瓷器的款识装饰逐渐盛行,且不断的丰富完善,成为瓷器工艺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成为我国鉴定瓷器的重要依据之一。瓷器后刻款,作为一种提高价值的作伪手法现在也出现在了各个古玩交易市场中。后刻的款识多数刀法锋利,里面没有包浆。在这里给大家介绍几个后刻款的例子:


23.jpg

图1 宋代建窑供御刻款


24.jpg

图2 唐代邢窑后刻款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