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杂项 > 手炉收藏:南梁梅长苏怎会用清代铜手炉(组图)

手炉收藏:南梁梅长苏怎会用清代铜手炉(组图)

2015-12-08 14:40 文章来源:新浪收藏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12月11日就要进入仲冬了,无论你是“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还是“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没有暖气、没有空调的古人是如何度过漫漫寒冬呢?“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是一种围炉对酒的酣畅温热,手炉,作为暖炉的一种,又称“袖炉”、“火笼”,在古代,上至宫廷达贵,下至寻常民户,都普遍使用“掌中宝”——手炉。渐渐地,这种取暖工具发展成为可供把玩欣赏的艺术品。


d13f0119-54b3-4f1a-aa2f-da98a46a80e0_size114_w400_h400

  

近期大火的电视剧《琅琊榜》里被誉为良心道具组、处女座道具组,在场景、服饰布置中精准还原了中国古代器物。但也有槽点,比如说体寒的苏哥哥,一直不离火炉,手上也时时揣手炉。但是手炉在汉代发明,在苏哥哥所处的南梁,以及之后的唐宋元代,手炉多采用陶范制法,材质多为青铜,流传至今的很少,电视里苏哥哥用的铜手炉,得等到清代,手炉直到明代也多是采用合金制造,工艺复杂,多用錾工、镂刻,纹饰多用民间故事,那时候出现过制炉高手如张鸣岐等,为现在收藏佳品。到了清代,手炉制作工艺登峰造极,才开始大量使用铜,多选用红铜,炉体为一块铜板敲制而成,多层做工。清时的著名工匠有潘祥丰。民国时,手炉制造由繁入简,且黄白铜制品居多。其后制炉逐渐衰落,南方曾有白铜手炉一度“回温”。手炉一直是杂项收藏中的冷门,少有专项收藏、研究者。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