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杂项 > 西南土司遗址:帝国扩张与边疆(组图)

西南土司遗址:帝国扩张与边疆(组图)

2015-12-30 14:10 文章来源:99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播州土司遗址

播州,今日贵州遵义所在地,始置于唐贞观十三年(639年)。唐乾符三年(876年),山西太原人杨端平南诏入播,收复播州,开始了对播州的世袭统治。播州在杨氏家族的世袭经营下,势力日渐壮大。元明时期,杨氏是贵州最重要的土司。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明王朝对播州实行“改土归流”。由唐代延至明代,杨氏家族实际统治播州共传27代共30世,长达725年。杨氏最后一位土司杨应龙,在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被朝廷所灭。

建国初期,为了配合贵州省博物馆的筹建,考古工作人员陆续展开田野工作。1953年发现播州杨氏土司13世杨粲墓,1957年实施发掘。随后发现了高坪、新蒲、团溪杨氏土司墓地。1980年代,开始对播州杨氏土司遗存进行系统调查,了解了海龙屯、养马城等关囤遗址及田庄堰塘遗址的分布情况。目前已发现与播州杨氏土司相关的遗存100余处,主要有:杨氏领播早晚两期司治白锦堡、穆家川遗址;以海龙屯为核心的军事防御网络体系的关囤遗址;反映其经济模式的田庄堰塘遗址;已清理发掘并确认的杨氏土司墓葬9座,分别是杨粲墓(13世)、杨价墓(14世)、杨文墓(15世)、杨铿墓(21世)、杨升墓(22世)、杨纲墓(24世)、杨辉墓(25世)、杨爱墓(26世)、杨烈墓(29世)。此外,还调查发现杨氏家族墓4座、播州宣慰同知罗氏家族墓地2处,及数处疑似土司墓的大型石室墓。

老司城遗址

老司城遗址位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灵溪镇司城村灵溪河东岸,系由彭氏第十一世首领彭福石于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创建。明王朝设立永顺宣慰司后,其得到了大规模的营建。清雍正二年(1724年)废弃。它是永顺彭氏土司统治古溪州地区近600年的治所。

老司城的考古工作始于1995年,1995年至2014年,共进行了四次考古发掘。逐渐揭露出老司城遗址的格局,包括核心区——主体区(中心城址)——外围区。遗物主要有砖、瓦、石质建筑构件、金银器以及在本地烧制的釉陶器、景德镇订烧的官窑瓷器,以及来自景德镇或本地烧制的民窑瓷器等。外围区25平方千米,包括祖师殿建筑群、观音阁、俞家堡建筑群、监钦湾建筑区、碧花山庄、栈道、哨卡以及其他外围建筑遗存,为老司城遗址功能攸关和互补区域。

唐崖土司遗址

唐崖土司遗址,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尖山乡唐崖司村唐崖河西岸,为覃氏长官司治所。设立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清雍正四年(1726年),接受清政府改土归流,土司城址废弃,唐崖辖地并入新设的咸丰县,其间有兴废和升降,十八世土司世袭统治380年。

早在1978年,唐崖土司遗址经考古调查确认为明清时期土司遗存。之后,逐渐进行相关调查勘探。2011年,以申遗为背景的考古工作启动后开始对唐崖土司遗址进行初步发掘。2013年,对衙署区的大衙门、内宅等遗址进行了重点发掘,认清了唐崖土司遗址的基本结构、布局和文化面貌,出土了大量石、陶质建筑构件和青花瓷器等遗物,其主要遗存年代为明代中后期至清初,占地约80公顷,为土家族唐崖覃氏土司治所。

土司遗存的独特性:既保留当地的民族特征,又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

土司遗产与中国西南地区各小型族群传衍至今的典型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具有直接的关联,具备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是12-18世纪中国西南部多民族,山地文化多样性、独特性的体现。永顺老司城、唐崖土司城相关遗存与土家族典型习俗和文化传统有关联:贵州海龙屯遗址与仡佬族、苗族典型习俗和文化传统有联系;海龙屯的建立者杨氏家族据考证为今仡佬族。海龙屯所在的遵义地区,至今还是仡佬族人民主要的聚居地,保存了仡佬族人民的传统与习俗。同时,土司遗存的遗址格局表现土司在行政级别、文化教育、建筑风格等方面具备和中原文化的共性特征,体现了中国西南土司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