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杂项 > 年画与动漫,曾一起走过(组图)

年画与动漫,曾一起走过(组图)

2016-01-04 13:32 文章来源:99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动画片《集体有余》从内容到形式完全吸收了山东木版年画的特点
动画片《集体有余》从内容到形式完全吸收了山东木版年画的特点

就新年画的艺术风格来看,主要是在民间木版年画和月份牌年画的基础上进行大力整顿和改造,重新创造出新的年画艺术表现手法和形式。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年画图式反而得以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在其他“姊妹艺术”中常有借鉴年画艺术的影子,动画自然也不例外。

我国动画发轫于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末60年代初达到最高峰。在概念上,早期的动画叫做“卡通”,新中国成立后,又有了一个新称谓“美术电影”,从字面上理解,我国动画电影强调的是“美术”的特性。可以说,从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末期,几乎所有可供动画创作的美术形式都得到了尝试,如水墨画、壁画、简笔画、年画、版画、画像砖、装饰画、漫画、抽象画、拉毛工艺等。以年画为例,比较着名的动画作品有《过猴山》、《集体有余》、《渔童》、《人参娃娃》、《好猫咪咪》、《抬驴》等,很多动画片也编印成年画,在民间流传。

《过猴山》是1958年由王树忱首次导演的动画片,该片取材于传统木版年画中的故事和形象,创作着眼于追求一种趣味性和娱乐性,没有鲜明的善恶对立或对错判断。整个影片像一出幽默风趣的小品,气氛始终轻松活泼,洋溢着生活的气息。

《集体有余》是在民族化探索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动画作品,片子从内容到形式完全吸收了山东木版年画的特点,片名都是从劳动群众喜闻乐见的年画角度考虑的。为拍这部影片,摄制组曾先后到山东潍坊、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等年画产地收集材料,花费了极大精力,使影片内容与形式统一和谐。


动画片《过猴山》取材于传统木版年画中的故事和形象
动画片《过猴山》取材于传统木版年画中的故事和形象

《好猫咪咪》是何玉门执导的一部年画风格浓厚的动画片,拍摄期间,主创人员特意到木版年画的故乡山东潍坊搜集资料作为造型参考。1980年11月,以手冢治虫、小野耕世、林静一为代表的访华美术片考察团先后访问了北京、上海等地,并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观看了《哪吒闹海》、《等明天》、《牧笛》、《好猫咪咪》等片。小野耕世曾说:“《好猫咪咪》是至今我所看过的全世界写猫的作品中最好的一部,老鼠的造型也不同于日本和欧洲国家的形状。”

除了上述几部之外,还有多部动画作品在创作中借鉴了年画的表现手法,有的是在人物造型方面,有的是在色彩表达方面。无论是怎样的借鉴和应用,只要是触及了年画艺术的精髓,它那特有的艺术张力就会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就是年画的生命力所在。

今天的年画,已经不再是过年时张贴的简单画作,它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符号。今年春节,不妨贴几张年画,既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年味儿,又能咂摸些动漫的意趣。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